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大師生學做菜粿、擦餅 體驗金門傳統民俗文化

發布日期:
記者: 許加泰/綜合報導。
點閱率:535
字型大小:
金門大學邀請社區志工媽媽教導學子做菜粿與擦餅。(金大提供)

金門大學邀請社區志工媽媽教導學子做菜粿與擦餅。(金大提供)

國立金門大學邀請社區志工媽媽教導學子做菜粿與擦餅,讓年輕學子們體驗金門的傳統民俗文化。
金大指出,農曆每逢三年一閏、五年二閏、十九年七閏。逢閏年就會出現第十三個月,也就是閏月。今年則是閏六月,金門民間慣稱為「大條年」。這多出來的第十三個月,通常帶有負面意象,因此衍生出「大條年拜菜粿」的習俗,也就是以製作十三顆菜粿來象徵閏年中的第十三個月,在相關的祭拜儀典結束後,會特別以一顆菜粿餵食狗兒,以「食閏」(天狗食月)來祈求全家平安順遂。
金大表示,今年的農曆閏六月,金門俗稱「大條年」,民間常以菜粿祭神明,俗稱「食閏」。配合閏年閏月的習俗,學校特別邀請社區志工媽媽到校園來教導孩子們製作菜粿,使用在地原料製作「菜粿」,其中菜粿半透明且Q彈可口的外皮,是用地瓜、太白粉及麵粉製作,內餡則是依傳統配方包入高麗菜、筍絲、紅蘿蔔、豬肉末及石蚵,每一顆菜粿均承載著祈福「大條年」平安健康的祝福,也讓年輕學子們瞭解閏年與金門的傳統民俗。
金大表示,每逢清明、冬至等祭祖時節都會出現在餐桌上的金門重要傳統美食「擦餅」,也是金門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環。所謂「擦餅」又叫「春捲」,製作時要單手握持麵團在煎盤上來回「擦拭」,因此在金門被稱為「擦餅」或「拭餅」。相傳金門吃擦餅的習俗源自金門先賢蔡復一,他是明萬曆23年進士,官至兵部左侍郎,總督貴州、雲南、湖南、湖北、廣西軍務,人稱「五省經略」。據說當年因為軍務繁忙,蔡復一的夫人為了讓夫婿繁忙之餘也能兼顧三餐、照顧身體,因此發明了這項美食,也因此留下了「薄餅助夫」的佳話。
金大食品系李欣玫教授教導學子製作擦餅(拭餅),大部分參與活動的學生都是第一次品嚐菜粿,第一次親手作擦餅,對農曆閏年、閏月以及金門的傳統民俗都感到既新奇又好玩。
金大表示,參與活動的學生以本國籍住宿生為主,也有不少來自印尼的僑生,其中有一部份還是第一年剛剛來到金門就學,且原籍金門的「金僑子弟」。第一次在活動中瞭解到金門傳統民俗,感到新奇而有趣,也特別感謝校方安排此類活動,讓他們有機會在生活中親身體驗金門傳統文化。金僑子弟對原鄉金門傳統民俗文化又多了一分認同。
金大學務長董燊代表校方頒發感謝狀予食品系李欣玫教授,董燊也強調,不論是菜粿或擦餅,這些傳統手作活動除了傳承古早味與地方文化,也是配合教育部友善校園週,希望鼓勵國籍與境外學生交流互動,期能促進族群融合,強化情感連結,也適當地紓解住宿學生思鄉情緒,促進師生情誼。
金大校長陳建民表示,這類活動不僅透過手作體驗讓年輕一代認識並傳承金門傳統文化,也符合教育部倡議且強調的「友善校園」。未來校內將持續辦理類似活動,強化學生彼此間的交流與融合。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