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攜手公所改善金湖國中路口 分段整治複雜六岔路

為改善湖中學生上下學環境,縣長陳福海多次前往現地會勘。(縣府提供)

為改善湖中學生上下學環境,縣長陳福海多次前往現地會勘。(縣府提供)
面對金湖國中門口長期以來繁複的六岔路口結構,金門縣政府最近與金湖鎮公所合作展開分階段整治工程,致力於簡化路口動線並優化交通設施,有望針對校園周邊的衝突車流、違規停車和號誌混亂等問題進行系統化調整,增進湖中師生上下學的安全通學環境。藉由整合多方資源與專業規劃,縣長陳福海期望打造出更順暢的家長接送區和更友善的行人空間,讓學童能在安全有序的交通環境中平安上下學。
金湖國中正門所面對的路口,是由太湖路二段與士校路所交會,加上校門口出入口,合併成一個形同「六岔路口」的複雜路段。雖然現場已設有交通號誌,但實務上仍出現學生和家長難以判斷應該參考哪一邊紅綠燈的情形。學生上下學時段之外,因未有警衛或交通人員協助指揮,更增添不確定性與潛在的交通危險,同時校門前接送車流於尖峰時刻容易混雜,進而造成交通堵塞。縣長陳福海曾多次前往現地會勘,與教育處、工務處及學校方面共同探討改善對策,期盼能徹底解決校園周邊的交通困境,為學生創造更安心的通學環境。
金湖國中校門路口設計較為罕見,涵蓋士校路的三個分支、太湖路的兩個分支,再加上金湖國中正門,總計形成六個出入口,導致路口的衝突面積過大。由於部分路段寬窄不一,車輛在併行、轉彎時容易產生視覺死角與干擾。另一方面,路口僅有的四向號誌並不足以完全應對六向交織的車流量,駕駛人常出現判斷錯誤或遲疑,行人穿越線的配置也無法在如此複雜的路口達到最佳防護效果。再者,周邊經常出現違規停車,壓縮了原本就不寬裕的道路空間,使得家長接送學生和一般車輛的動線更加紊亂。
面對湖中校門口交通隱憂,縣長陳福海曾多次與教育處、工務處等相關單位前往學校現地會勘,指示要盡速規劃並執行相關工程及措施。陳福海強調,學生的校園安全是首要之務,通學環境的改善更是縣府不可推諉的責任。他要求確實優化周邊道路設施,從車流動線到交通號誌都要兼顧學生與家長的需求,避免因交通混亂影響學生專心上課與家長的接送安全感。
為有效改善路口的複雜結構並兼顧交通維持需求,縣府規劃分兩階段進行整頓。第一階段工程由金湖鎮公所辦理,目前已接近完工,核心目標在於將六岔路口調整為標準的十字路口。執行過程中,特別將原本連接太湖社區與金湖國中校門的動線分流,分別改走士校路與太湖路三段,以避免車流在主要衝突區交織,降低事故風險。此外,配合校方的需求,於士校路側增設專門的家長接送區,並重新鋪設銜接完整的人行道,透過縮減路口寬度及整合行人穿越設施,提高學生和行人過馬路時的安全度,也便利家長接送作業。
接續第一階段成果,林務所將進行該路段景觀美化工程,為校園周邊帶來更舒適的視覺與使用體驗。後續的第二階段改善工程,則將納入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金湖鎮太湖湖畔綠蔭遊憩及周邊路網升級改善工程」。未來除了持續優化十字路口周邊的人行空間,更會針對金湖國中校門前的廣場區域進行細部整理與升級,讓師生、家長以及當地居民都能享有更順暢、安全及美觀的交通環境。
針對學校周邊的交通規劃與路口改善,縣長陳福海表示,確保學生上下學的安全不只是縣府的施政重點,也是家長和校方共同關切的焦點。他認為,只要做好接送區及人行道等關鍵環境設施,就能降低校門口堵塞與危險狀況發生的機率。他同時呼籲駕駛人行經校園附近時應更加注意車速與行人,將「禮讓行人」落實到日常行車習慣中,與縣府攜手為學子提供更安心的學習環境。
除校門口的路口改善外,陳福海進一步責成相關單位一併檢視金湖國中校內外的整體動線,與周邊社區環境做整合、調整。在分流行人與車輛的同時,也兼顧校園與社區的使用需求,確保動線順暢且減少可能的衝突。他表示,為讓家長放心、學生安心、學校無後顧之憂,縣府將持續關注該案的進度,確保每項設計和施工都落實於安全和品質的要求之上。
縣長陳福海表示,金門縣政府將持續投入必要的資源,並結合專業規劃與務實的工程步驟,逐步解決地區交通難點,尤其對於校園周邊的交通安全更是絕不鬆懈。透過縝密的分階段施作與多單位合作,他相信能為金門地區居民提供更優質、安全的交通環境,也讓家長與學生都能感受到縣府對教育安全的重視與承諾。
該案第一階段工程已漸次完成,讓路口結構簡化並提高行人安全性。隨後的景觀美化及第二階段提升工程將持續推進,縣府也會同步關注校園內外的交通動線與社區環境整合,期望帶給金湖鎮乃至整個金門地區更舒適的道路空間與生活品質,提升學生、家長與教師的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