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落幕 箏獨奏斬獲多項優異成績

金城國中王珉瑄(左)參加113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箏獨奏」項目(國中A組)勇奪「特優第一名」。(紫韻箏樂團提供)
為期一週、兩年一度的「113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其中「箏獨奏」項目日前正式落幕,金門地區的參賽選手們在全國競爭激烈的音樂殿堂中,奮力展現實力,斬獲多個優異成績。此次獲獎名單如下:金門高中張煉楴(高中A組)及蔡思敏(高中B組)雙雙拿下「優等」;金城國中王珉瑄(國中A組)勇奪「特優第一名」;金沙國中蔡思潼(國中B組)獲「優等」;中正國小倪丞恩(國小A組)也榮獲「優等」。這些傑出表現,為金門音樂教育再添光彩。
指導老師王敦玲表示,相較許多其他選手會搭配第二把箏,甚至有伴奏編制,金門的選手此行主要以純箏出場,仍能在高手雲集的競技舞台取得佳績,打破外界「有伴奏才有加分」的迷思。身為離島的金門,選手和家長們須提早抵達比賽地點,不只要讓演奏者適應新環境,更重要的是讓樂器—古箏,能適應不同的溫度與濕度,一同克服舟車勞頓與繁複的行李運輸。即使在諸多不便之下,選手們依然憑藉純箏演繹出動人的旋律,證明成績的關鍵核心仍在於主奏者的真功夫與音樂內涵。
為了支持選手赴台參賽,各家庭幾乎總動員:有的家長為了孩子勇敢逐夢而請假,有的在工作崗位和同事協調代班,也有人需要處理家中各種繁雜事務,或需兼顧照顧其他孩子的日常接送。一趟比賽,意味著時間和資源的大量投入,但家長們依舊全力配合,只為讓孩子在競爭激烈的比賽舞台上,不留遺憾,盡情發揮。這份家人齊心的強大後盾,使選手們能在台上更專注地演奏,綻放最耀眼的光芒。
金門沒有音樂班,相較於台灣本島擁有更完善的專業藝術教育,離島學生在經驗累積與師資資源上仍面臨較大挑戰。雖然隨著網路和數位資源的普及,孩子們獲取資訊與學習的便利度已逐漸提高,但當面臨高強度的實際舞台時,仍考驗著選手們在臨場調度與專業度的涵養。這樣艱辛的歷程也鍛造出金門學子特有的堅韌品格,他們在音樂的道路上不畏困難,反而更加勇於創新、努力追求卓越。
值得一提的是,古箏雖根源於傳統,但在時代演進的過程中,也持續吸收新元素與新技法,不斷賦予這項樂器新的面貌。在此次比賽中,金門選手們在保有古箏獨特韻味的同時,也透過多元的曲風與演繹手法,呈現對音樂的創造力與想像力。這種傳承與創新的結合,不但豐富了音樂表現的層次,更為古箏的未來發展開啟了更多可能性。透過這樣的比賽舞台,學生們得以汲取多方養分,深度思考如何在傳統根基之上,展現屬於自己的一抹色彩。
此外,來自金門的指導老師們在這場比賽中也展現堅實的教學實力,他們必須克服相對有限的場地、設備與參考資源,因地制宜地為學生規劃培訓計畫。許多老師在賽前不僅花費更多時間與耐心做密集輔導,更時常透過網路與其他專業領域的老師交流切磋,以尋找最佳的教學方式。師生之間的互動因這樣的努力而更顯緊密,也打破了空間與資源上的限制,讓古箏教學在離島依舊能開枝散葉,孕育出堅實的人才基礎。
與團體合奏相比,獨奏賽事通常是更孤獨的一條路,因為舞台上只有自己面對評審與觀眾,需要在瞬息萬變的氛圍裡,穩住節奏與情緒,才能將琴聲的細膩處表現得淋漓盡致。藝術有時正因為這份孤獨,才能讓人屏除外界干擾,去與自我對話,從而激發出獨特的音樂風格。此次金門選手們憑藉堅定心志,詮釋出對古箏演奏的深刻理解,也證明了離島子弟一樣擁有堅強的意志力,並展現出豐富的音樂感染力。
這一趟參賽所帶來的磨練,無論是對演奏者的音樂技術或心境歷練,都是未來成長的重要基礎。比賽除了結果,也能讓選手在與全國高手的切磋中,檢視自身不足,瞭解音樂演繹的更多可能性。每一次的上台演出,都是積累經驗、開拓視野的珍貴機會,必將為往後的學習與人生旅程帶來長遠助益。
此次比賽過程中,許多家長也用心記錄了孩子台上台下的珍貴瞬間。從照片裡可以看到:俊男美女們站在聚光燈下,手指飛舞於琴弦之間,但背後卻是家人和老師不計代價的付出與支持。一路走來,除了古箏技巧的精進,更多的是一份堅持到底的信念與成長痕跡。這些點滴,會持續推動選手不斷進步,同時也為金門的音樂風貌增添亮麗色彩。
在離島的不便條件下,金門孩子能在全國舞台上獲獎實屬不易,也讓人看見此地深藏的藝術實力與決心。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年輕學子在音樂之路上開創出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為金門持續寫下更動人的音符。熱烈祝賀此次所有得獎選手與指導老師,再次感謝每一位默默耕耘的家長與支持者,讓金門的古箏琴聲再次奏響全國,展現出離島之光的無限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