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清明吃春捲 大排長龍為買七餅皮

發布日期:
記者: 許峻魁/綜合報導。
點閱率:2,392
春捲皮商家排起長龍。(許峻魁攝)

春捲皮商家排起長龍。(許峻魁攝)

清明時節,金門的鄉親都會吃春捲的習俗,所以每年到了四月初的清明節前夕,地方的街坊巷弄上各個專賣春捲皮的商家攤位,便會開始出現大排長龍的特別景象,金城大街小巷幾個春捲皮小攤,這幾天都可看到師傅們長時間站在鐵盤前忙碌製作,而民眾則大排長龍引頸等候。
吃春捲是金門在清明節重要的傳統之一,所以每年到這時候街坊的春捲皮賣店生意也特別好,清明連假第一天,金城市區的販賣春捲皮的攤商生意就開始好了起來,早早就有一些民眾排隊等著購買,製作春捲餅皮的師傅們也是一早開始,就忙著抓起軟呼呼的麵粉團,五支手指不停地而且相當流暢的在鐵盤上旋轉甩動,不出短短幾秒的時間,一張輕薄透光的春捲皮就馬上完成了。而春捲皮則是按照顧客的需要,秤斤論兩的賣,排隊的民眾也都是一斤、兩斤甚至更多的數量在購買,所以想要買到的民眾也是需要花上一點時間的。
對於「春捲」的習俗,相傳吃春捲相傳是跟蔡復一有所關聯,據傳蔡復一在外省署理總督時勤于政務,經常廢寢忘食,而他賢惠能幹的妻子,看著丈夫平時辛苦於政事,導致飯菜總是熱了再熱,因此相當著急,於是便用麥磨成粉製成皮,再把各種蔬菜放在一起,包成一捲,以方便讓丈夫可以右手執筆,左手取食,十分方便,傳到了現在就逐漸有了吃薄餅的習俗。雖然該傳說是眾說紛紜,不過每年金門到清明或是冬至等祭祀祖先的大日子時,金門地區家家戶戶都一定會準備春捲來孝敬祖先。
家家戶戶在清明節時都會準備「春捲」,而金門稱春捲叫做「七餅」,各家作法各不同,口味會有變化,但是基本材料則會有紅蘿蔔、豌豆、芹菜、五花肉、蒜苗、菜球、豆腐干、春筍、香菇等十多種春捲的餡料。因為金門每次的祭祖拜拜,常常都是需要同時祭拜多處,甚至有些民眾一次就有十多處神明祖先需要祭祀的,如果每個地點都單獨準備祭品則十分繁複耗時之外,祭拜後的食材也不知如何處理,這時候每一種春捲餡料都是一道祭品,等到拜完祖先神明以後,還有民眾還會加入金門的特產鮮美石蚵等材料,並再把這些材料放入炒鍋拌炒再一起,一道極富有金門特色的春捲料理就完成。
許多婆婆媽媽們表示,金門的春捲料要能好吃,也是需要下功夫的,各種材料要切的細,還要經過大火熱炒,這樣才會好吃。所以傳統金門的「七餅菜」也跟台灣有所差異,十分著重在刀工方面,每種應景當令的蔬菜都切成「細絲」,此外還會再加上五花肉絲及金門特有的石蚵共同拌炒而成,也有人會把石蚵用蝦仁替換。而且,除了鹹食以外,還有不少民眾會把金門貢糖、花生粩等甜品入餡,做成獨具風味又可口的下午茶零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