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取文化局圖書館修建規劃案 陳福海:提升人本空間 優化圖書典藏 為金門注入更多文化亮點

縣長陳福海聽取文化局圖書館修建規劃案,希望整體園區活化再利用,重塑文化局不一樣的亮點。(薛子軒攝)
為優化文化設施與公共服務空間,金門縣長陳福海召集相關單位討論文化局「圖書館及整體環境暨文化園區典藏館專案」,強調未來推動方向應以民眾切身有感為出發點,結合圖書館修建、文化園區活化及周邊環境整建等重點,重塑文化局整體場域功能。陳縣長指出,文化建設不僅是空間改善,更是生活品質與城市氣質的體現,期待透過系統性整合與創新規劃,打造兼具閱讀學習、藝文展演與休憩交流功能的文化聚落,為金門注入更多文化亮點與生活美感。
會中,縣長陳福海聽取文化局「圖書館及整體環境暨文化園區典藏館專案」報告,強調改善計畫應以民眾切身有感為核心,並以回應實際需求為導向,結合館舍功能優化、空間活化再利用及周邊環境整建等多元目標,全面重塑文化局新亮點,營造更優質、更友善的藝文空間,提升縣民生活品質。
會議由文化局局長陳榮昌、副局長何桂泉、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圖書資訊科長蔡其鈞、行政科長謝嘉玲、文化資產科長顧孝偉等人,就業務職掌分別向陳縣長說明專案內容,包括:北棟圖書館修建、南棟圖書館之先期規劃、文化局辦公空間及周遭園區之優化計畫(如南棟辦公室搬遷及周邊環境改善)、文化園區C後棟整修與密集書庫(包含罕用圖書典藏專區及文管所文物存放空間)等。
針對專案規劃,陳縣長逐一聽取報告,特別對北棟圖書館修建、行政辦公室搬遷整建及文化園區C後棟整修三大項目提出具體指導。他指出,北棟圖書館修建計畫應盤點現有資源,預算規劃必須審慎評估,以避免影響後續招標作業或導致追加經費等問題,設計上應朝向「簡約風格、空間開闊明亮」為原則,減少不必要裝飾,提升整體使用效能。
至於行政辦公室搬遷整建計畫,陳縣長認為初步構想不錯,但仍欠缺高度整體格局,目前規劃多著重於「改善」環境,未能全面整合文化局本體與周遭環境關聯,未發揮「翻轉場域觀感」的效果,期勉文化局從更高層次出發,思考場域再造與功能整合。針對文化園區C後棟整修,陳縣長建議可採「分段施工」方式縮短期程,並務必考量空調、排水等工程細節,確保日後使用安全與品質。
陳縣長進一步指出,本案獲得教育部補助1,800萬元經費,應確保北棟圖書館修建能如期如質完成。後續南棟辦公室搬遷、園區周邊環境優化及C後棟整修等項目,在空間與硬體規劃上,必須兼顧地方需求與藝文功能,以形塑多元化藝文基地,活化展演空間,創造更符合民眾期待的親子與藝文場域。
他特別提到,金城地區腹地有限,而文化局地處西半島黃金地段,除了展演廳、南北棟圖書館外,周邊仍有許多閒置空間未被有效利用。文化資產科遷入文化園區後所釋出的空間,更應整體規劃室內與戶外基地,創造可供親子同樂、假日藝文市集等多功能再利用空間,讓文化藝術真正融入民眾日常,形塑金城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亮點。
陳縣長表示,文化建設不僅是硬體設施的提升,更關乎一個城市精神氣質的累積。他指出,文化局肩負推動地方藝文發展重任,不應只是管理者,更應是文化價值的創造者與整合者。未來的空間規劃,不只是硬體整建,而是要融入「人本」、「生活」、「美感」等思維,讓縣民在生活中自然接觸藝術與文化,提升整體生活品味。
陳縣長指出,政府施政的核心應以民眾為本,文化空間更應提供友善、多元、包容的場域,不論是兒童、長者、青年或藝術創作者,都能在其中找到位置,形成世代共融的藝文生態。透過公共空間的再設計與功能整合,不僅讓文化資源被看見,更能強化金門作為歷史文化島嶼的整體定位與吸引力。
會中,文化資產科長顧孝偉也簡報「後浦陳氏祠堂、後浦許氏家廟」普查文物作業進度。陳縣長表示,金門文化資產數量豐富,古蹟與古文物不僅傳遞家鄉的歷史記憶,也彰顯這片土地的深厚文化底蘊。縣府將持續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攜手合作,積極保存金門珍貴文化資產。他也強調,古文物修護過程繁複,相關技術人才的培育更是刻不容緩,未來推動文物修復工作時,應同步進行在地修復人才的訓練與培育,為金門文化傳承注入新的能量,確保世代延續。
透過此次專案簡報與陳縣長的政策指導,文化局將以整體性、前瞻性視野重新盤整場域功能,並落實以民眾需求為核心的設計理念,積極推動圖書館及文化園區各項優化工程。未來,縣府也將持續整合中央資源,強化跨局處合作,以更高格局思考文化空間的再造與文化資產的保存,不僅提升金門藝文環境質感,更實踐文化融入日常、藝術扎根地方的願景,逐步打造金門成為兼具歷史深度與文化活力的亮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