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連數據與中央政策 推動水資源永續管理

為奠定金門永續發展的水資源基礎,縣長陳福海近日召集金門自來水廠及相關單位討論金門的水資源發展。(陳冠霖攝)
為奠定金門永續發展的水資源基礎,縣長陳福海近日召集金門自來水廠及相關單位討論金門的水資源發展。陳縣長指出,金門必須緊扣中央的水務方針,提出近程、中程與遠程三階段計畫,並在宏觀戰略架構下,積極向中央簡報需求與藍圖,爭取更多資源挹注,危機就是轉機,唯有提前規劃,才能確保金門世代用水無虞。
縣長陳福海指出,當前中央對離島水務的政策態度,是要求金門將水源「自給自足率」提升到七成以上。這樣的政策氛圍,正為金門創造前所未有的契機—危機就是轉機。他請各單位立即拉高戰略層級,提出一份橫跨近程、中程與遠程的「金門水資源永續整頓大計畫」,完整納入湖庫活化、海淡擴充、污水再利用及地下水涵養等方案,並以分階段轉型的方式提報中央。陳縣長強調,中央正在積極尋求離島示範案例,只要金門提出兼顧安全、環境與經濟效益的整體藍圖,就能充分爭取到專案預算與技術支援。他強調,這是全國只有金門握在手上的機會,要好好把握。
面對地勢低窪、時有豪雨的金城地區,陳縣長強調「韌性防災」的重要性,指示儘速完成洩洪池設置計畫並報請中央核定,期望在任期內啟動工程,藉由分洪、滯洪與地下化管線的複合手段,徹底解除淹水威脅,打造安全宜居的城市環境。
縣長陳福海重申韌性防災計畫是他重視的政策之一。未來將以大規模的整體規劃為基礎,導入地形數值模型與極端氣候情境模擬,建置一大型滯洪池、提高排水箱涵斷面,並同步優化道路側溝與地下化雨水管網,形成「分流、滯洪、蓄排」的多層保護網。不僅能顯著降低暴雨期間的積淹水風險,更可結合景觀改造、綠帶滲透與微氣候調節,全面提升金城生活圈的環境品質與防災韌性,大幅減少未來金門淹水的可能性,為鄉親打造更安心、舒適的家園。
雖評估未來十年金門不致缺水,陳縣長仍以「有水當思無水之苦」提醒各單位:地下水涵養量終有上限,所有決策必須建立在精準數據之上。自來水廠將強化儀測與模型推估,掌握溢流時點,並提出「每一滴雨水不流入大海」的全域湖庫檢視計畫,從源頭節流、過程截流到末端回收,構築閉環式水循環。
多元水資源是另一重點。除既有海水淡化廠外,縣府將推動次級水回收系統,擴大工業、灌溉與道路灑掃使用範圍,降低對自來水與地下水的依賴;同時透過公私協力,導入高效節水設備,促進全民節水文化。為獲取中央支持,縣府團隊也著手彙整金門戰地史、湖庫開拓史與離島特殊條件,擬定具說服力的「水資源戰略」。陳縣長表示,金門要以實證數據、長程藍圖與在地故事並進,爭取中央計畫挹注,建立可長可久的制度。
針對湖庫效能,會中討論可優先改善太湖、榮湖等現有蓄水設施,可委請專業規劃公司全面體檢結構安全、淤積情形與周邊滲漏問題,同步研議結合景觀與休憩功能,提升集水效率與民眾親水品質,讓湖庫兼具調蓄、涵養及生態價值。
會中討論到研擬以分散式集水、人工濕地與小型蓄水池取代大型水庫,並評估「東水西送」可行性,透過智慧管網平衡區域水量,兼顧地形制約與生態保育,在有限空間中發揮最大效益。
陳縣長請自來水廠等相關單位再討論研擬,提出「金門水資源韌性發展策略報告」,做為後續向中央申請預算與核定工程的核心依據。陳縣長呼籲全體鄉親共同行動,從日常節水到政策參與,一同守護金門的每一滴珍貴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