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提升金門大學周邊整體生活機能 縣府將進一步盤整全區 優化配置 帶動地方繁榮

發布日期:
記者: 李映蓉/縣府報導。
點閱率:165
縣長陳福海邀集相關單位討論「金門大學周邊農村聚落開發工程」規劃成果。
(薛子軒攝)

縣長陳福海邀集相關單位討論「金門大學周邊農村聚落開發工程」規劃成果。 (薛子軒攝)

為提升金門大學周邊整體生活機能,帶動地方整體繁榮,金門縣政府近日召開「金門大學周邊農村聚落開發工程」規劃成果專案會議,由縣長陳福海親自主持,邀集新承土木技師事務所簡報規劃成果,並與縣府相關單位深入討論整體工程推動策略與後續規劃期程。會中明確指出,本案將以分期設計、分段施工、同步協調為原則,逐步完成交通系統銜接、排水設施優化與土地整合配置,為打造現代化宜居社區奠定重要基礎。
針對整體工程推動方式,陳福海縣長表示,設計一定要先走在前面,才能配合後續發包與工程執行。開發案不應停留在構想階段,各單位要同步思考設計、發包與分期完工的時程。他強調,預算是推動政策實現的重要基礎,必須掌握每一筆經費的用途與規模,在工程推進過程中也要即時進行預算調整,確保整體計畫順利銜接、不會中斷或延誤。
本次規劃簡報指出,基地總面積達6.94公頃,整體以農聚模式規劃,其中78.6%為公有土地,21.4%為私有土地。未來將分期辦理土地整地、道路開闢與滯洪池設置等工程,依實際需求滾動修正設計方案。一期預定開發區主要銜接金門大學與閩南建築專用區周邊動線,整體開發將導入排水分流、污水接管、行人空間與綠帶配置,形塑機能完整且兼具人本理念的新型農村聚落。
陳福海縣長指出,本案開發面積不小,從林木剃除、土地整理到後續道路與建築,都涉及大量前期作業。相關局處不能等到程序卡關時才開始應變,而應預先就方案進行推演與模擬。他提醒幕僚,任何工作都有時間壓力與實務挑戰,各單位要從一開始就共同參與規劃,方案提出應同步進行,才能有效形成共識並落實到執行面。
他也指出,地方政府的財政資源本就有限,因此更需要在計畫階段就精準盤點工程內容與資源配置。如果未來需要向議會提出報告,相關資料與準備工作應該事先到位,才能讓後續執行更具方向與效率。他再次提醒,預算與期程密不可分,不能只談計畫內容,卻忽略了執行基礎與預算細節。
在與地主協調方面,陳福海縣長強調,土地取得是整體開發的關鍵,相關單位在與地主協調時要具備完整的土地比例、交換條件與區塊配置資料,讓地主有明確依據判斷。他也提到,溝通的過程需要用同理心與智慧來處理,要能設身處地站在對方角度看問題,特別是涉及換地、徵收等程序,更需要有彈性、有策略。
會議中也就排水與污水系統建置順序進行討論,規劃團隊指出,滯洪池規劃將依據不同地形配置採用RC擋牆、緩坡草皮或下凹式公園等三種型態,並納入景觀設計與後期維護考量。陳福海特別提醒,排水與管線設計要與道路動線同步整合,優先釐清施工時間與位置,減少重工與追加經費,並以土地使用彈性為依據,推動可行的交換模式,減少地主疑慮。
他認為,工程設計不是定案後就不再更動,反而應該隨著政策方向與實際需求進行滾動修正,要進一步盤整全區,優化配置,確認是否能減少建照費用、施工時間或地主負擔。他強調,這些細節看似繁瑣,卻是整體案子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
在執行層面,陳縣長也提醒各承辦單位應持續追蹤期程與進度,遇到問題不應隱匿拖延,而要及時通報、集體研商。他表示,自己願意親自協助跨單位協調、排除困難,只要方向正確,縣府就應該勇敢向前推進。他也鼓勵承辦同仁在實際參與中創造價值,不只是任務的執行者,更是公共建設發展的一份子。
此外,針對未來發包進度與議會預算審議,陳福海縣長要求規劃單位釐清設計階段、細部工程內容與土地交換機制,並明確標示各階段期程與可行替代方案。他指出,目前規劃方向、期程與工程費用都已有初步輪廓,下一步要由規劃單位提出一套完整的土地交換機制與聚落優化戰略,並納入彈性設計,讓縣府未來在面對議會質詢與預算執行時能有據可依。他也提醒同仁,發包的時間點、規劃完成的進度都要納入考量,才能掌握整體工程節奏。
在專業技術與實務溝通上,陳縣長強調規劃單位與顧問公司要回到技術本位,清楚接收來自縣府的政策需求,同時也要聽進里長與地方基層的意見。他認為,一個理想的開發案,需要專業委員與地方經驗交互融合,透過實地走訪、資料分析與現地需求共同調整設計方案。
他提醒承辦單位,要從每一個環節中創造價值。不是只有把工程發包出去就結束了,而是要思考金門未來要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公共空間。他強調,每位同仁都是金門轉型的一份子,不只是任務的執行者,更是價值的創造者。
陳福海縣長強調,碰到困難應立即向上通報,讓問題可以盡早被處理。他說,縣府團隊的任務不只是執行,而是要在挑戰中前進,想辦法圓滿。他也願意親自介入協調、協助地方溝通,讓這項計畫能在可預見的時間內取得實質進展,為金門打下更穩固的生活基礎與發展格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