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鄉村事-金社區》庵前社區─關於牧馬侯祠從海上孤島到文化重鎮的變遷史

發布日期:
記者: 蔡麗玉/專欄報導。
點閱率:708
字型大小:
牧馬侯祠。(蔡麗玉攝)

牧馬侯祠。(蔡麗玉攝)

迎請恩主公駕臨金城鎮城隍廟。(蔡麗玉攝)

迎請恩主公駕臨金城鎮城隍廟。(蔡麗玉攝)

庵前涼亭後方樓為早期司令官駐所地。(蔡麗玉攝)

庵前涼亭後方樓為早期司令官駐所地。(蔡麗玉攝)

【鞭炮聲中,庵前甦醒】信仰的晨鐘
農曆四月初九,庵前村彷彿被一聲聲鞭炮喚醒,劈哩啪啦地響聲在清晨中迴盪。這不是普通的一天,而是一年一度金門迎城隍的前奏。
在金門人的心中,農曆四月十二日迎城隍是隆重的年度宗教文化盛事,對庵前居民來說,每逢城隍爺出巡在即,庵前村莊必先舉行一場隆重的祭請儀式,由金城鎮輪值境主帶領鑼鼓隊、神轎人員,浩浩蕩蕩前往牧馬侯祠,迎請恩主公駕臨金城鎮城隍廟,這場莊嚴肅穆「請恩主公」的儀式,是傳統宗教文化的傳承,是象徵著對恩主公的尊崇,恩主公神威赫赫、護祐黎民的神明,一直以來,庵前居民視之為鎮境保民的守護者,敬仰不已。也是庵前村的精神座標。
坐落於庵前豐蓮山麓的「牧馬侯祠」為金門縣定古蹟,是一座承載著地方記憶與信仰系譜的歷史場域。這座香火綿延不絕的廟宇,自古以來矗立於庵前村落,彷彿靜靜守望這片土地。它見證金門自海防要塞、戰地孤島,蛻變為文化重鎮的世紀遞嬗,每一塊磚瓦、每一道樑柱,無不刻畫著庵前村落的精神文化與歷史年輪。
牧馬侯祠不僅僅是宗教祭祀的場所,是社區文化的核心與鄉土認同的凝聚中心。每當重要節慶或傳統科儀舉行之際,四方鄉親齊聚一堂,無論遠近,都願意回到這座精神原鄉,在儀式與記憶的交織中重新確認彼此的連結。「牧馬侯祠」見證了金門從海上孤島到文化重鎮的千年變遷歷史,是一部活的地方志,是庵前居民的信仰中心,是情感的寄託,是維繫社區集體意識、凝聚力與文化延續的精神紐帶。
【從廟宇延伸,走向人心 】社區營造的起點
從傳統信仰的力量轉化為社區凝聚與地方創生的原動力,庵前社區發展協會的歷程,是一段由點燃微光到照亮人心的深刻旅程。回望民國八十七年協會草創之初,那是一個萬事待舉、前路未明的時刻,只憑一股對土地的熱愛與對社區未來的想像,第一屆首任理事長曾宗慶先生毅然走在最前線,如同一盞堅定的明燈,在微弱的希望中照亮方向。他不是高聲疾呼的領導者,而是默默耕耘的實踐者,以實際行動肩起社區改變的第一步。
作為協會的奠基者,他更像是庵前社區的老大哥,懷著對家鄉的情感與責任,一步一腳印地走在庵前的巷弄、鄰里的門前屋後,串起每一戶人家的人情與信任。他深知,唯有人心的凝聚,才是社區永續的基礎;而他那雙長年勞作的厚繭雙手,見證庵前沉潛的蛻變,更握住了社區居民的信心與前進。
他始終相信,只要肯做,就一定有改變的可能。這份溫厚與堅持,就像牧馬侯祠旁那株見證風霜的老榕樹,靜靜守著庵前村,為來往村民遮風擋雨,也庇佑著後來者的腳步。
如今協會已邁入第二十七個年頭,歷屆理事長、總幹事與社區幹部、志工們接力傳承,一棒接著一棒,從不懈怠。他們依舊秉持以「廟為尊、人為本」的理念,以信仰為根、以人為本,讓庵前社區在文化的沃土上,長出生活的枝葉,也開出地方創生的繁花。
前任理事長陳永棋先生教官退休後即全心全力投入社區各項事務,先後擔任第三屆社區志工隊長、社區守望相助隊副隊長及牧馬侯祠管委會、庵前陳氏宗親會總幹事,103年及107年獲選為社區第五、六屆理事長,104年參與金門縣社區評鑑第一名,105年代表金門縣接受衛福部評鑑獲「戰地扶老」單項特色獎,107年9月任內完成社區活動中心興建,提供社區居民能有一個和諧、安全的活動場所,113年社區獲得躍進獎;現任理事長陳金塔持續在社區營造上努力,他表示:「庵前社區是生活機能非常好的地方,社區在照顧關懷、治安推動、健康促進活動,從日常關懷到節慶問候,志工們總是貼心主動,耐心為社區年長者送上溫暖」。
每逢佳節將至,庵前社區便彷彿被一層溫暖光暈包裹,笑語盈盈、人聲鼎沸,空氣中瀰漫著人情味的香氣。無論是春風拂面的母親節祝福、秋意漸濃的重陽敬老活動,還是月圓人團圓的中秋活動、年味濃厚的元宵搓湯圓,這些看似平凡的節慶時刻,卻在庵前社區一點一滴地積累成動人的集體記憶。
在這片土地上,節日不只是儀式性的慶典,更是一場場連結彼此的溫柔行動。長者的笑容,是歲月留下的皺紋與溫情的交織;孩子們的嬉鬧,是新生命在社區中茁壯的見證。
在庵前,社區就是家,志工群與地方耆老攜手守護著村落,是跨越世代、彼此扶持,無需刻意張揚,卻足以在居民心中悄悄點燃對土地的深愛與歸屬。
庵前社區,誠如人們所言,是一塊風水寶地。相傳牧馬侯祠前右方的涼亭緊鄰樓房,曾是胡璉將軍早年駐守的司令官防衛據點,戰地遺址歷史氛圍濃厚,也為這片土地增添一層厚重的人文底蘊。如今,庵前居民延續著守護家園的精神,成立了「水獺巡守隊」,定期巡查社區周邊的水域環境,常常發現水獺的排遺與活動痕跡,細心記錄並推估其可能的出沒路徑。這份持續的觀察與關懷,逐步建構起一個友善水獺的生活棲地,也悄悄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行動不僅提升了居民對環境保育的意識與安全感,更加深了彼此間的信任與連結。人與人之間因為共同守護一方水土而更加緊密,人與自然也在互動中建立起微妙而溫柔的默契。這種「你守我、我護你」的生活態度,不只是對野生動物的尊重,更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社區價值觀,讓庵前成為一個真正彼此照應、互相提攜的典範社區。
【向文化觀光出發】庵前未來
這些年來,庵前一步步蛻變,從一個看似平凡的社區,成為一處有文化、有溫度、有願景的生活場域。而這一切的根源,都來自那份不變的信仰與願意守候的心。也許有人會說,這樣的地方沒有話題性、沒有流量,但正是因為不追風、不媚俗,庵前才顯得如此珍貴。
現任理事長陳金塔,是一位走過庵前大街小巷數十載的在地長者,他的眼神裡,藏著對庵前村無法言語的深情,也承載著一份沉靜卻熾熱的期待。他說,「庵前的未來,不需要變成什麼耀眼的新景點,它要做的,是讓人記得初心、感受到心安」。
他最常提起的,是那座靜靜矗立於豐蓮山下的牧馬侯祠。作為縣定古蹟,它的存在不僅僅是一段歷史的註腳,是庵前人的精神堡壘。在香火鼎盛之中,是代代相傳的信仰與情感寄託。理事長陳金塔深知,宗教從來不只是儀式的重複,而是一種維繫地方、凝聚人心的力量。廟中香煙裊裊、木樑斑駁,那些看似靜默的空間,其實正低聲訴說著庵前過去千百年的故事與風景。
「只要願意走進廟裡,就能感受到這裡的溫度。」他這樣說。
而這座廟宇,也不是庵前唯一的過往記憶。作為昔日的軍事要地,庵前擁有豐富的戰地遺跡與歷史軌跡。碉堡、坑道、防砲陣地,散落在村莊的角落,彷彿仍在默默訴說著那個烽火年代的沉默與堅毅。這些遺址,或許不再喧囂,但它們以另一種形式提醒著後人:庵前不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而是一座歷史尚未塵封的社區。
正是這樣一個兼具文化深度與歷史厚度的所在,讓現任理事長陳金塔看見庵前的未來可能。他相信,觀光不必是高樓林立或流量爆紅,而可以是一場與土地深情對話的過程。「讓旅人來,不只是拍照,而是停下腳步,聽一段村落故事、吃一口在地特產、看一次廟會,這樣就夠了。」他的語氣平靜,卻處處是真情。
庵前的美,不在華麗,而在樸實與願意守候的心。日常由一群願意默默付出的人,從下而上的力量,在每一場節慶、每一次集會、每一位志工的行動裡累積成形。庵前從不靠口號,而是用一雙雙實在的手,一顆顆願意守護的心,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庵前社區」。
「我們不求快,只求穩。」理事長陳金塔的這句話,道出庵前社區前行的節奏。與其追逐潮流,不如腳踏實地,把信仰、歷史與生活慢慢梳理出一條屬於庵前自己的文化觀光路線。他希望,有一天,這裡可以吸引遊客駐足,也能讓在地年輕人用自己的方式,參與社區為庵前注入新的活力,不再只是將家鄉當成回憶的座標,而是因為這裡有希望、有舞台、有可能。
這就是庵前,一個充滿人情溫度、深植信仰根基的地方。無論世界如何變遷,牧馬侯祠的香火依然靜靜地綿延燃燒,社區的居民始終堅守於此,將這份溫暖與信念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