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鄉村事-金社區〉青岐社區用一頓飯的溫度 讓村落長者重拾笑容

社區長者快樂共餐。(青岐社區提供)

青岐樂齡藝文課程。(青岐社區提供)
在青岐相伴吃一餐:不只是共餐,是社區的溫度
循著南環道的指引,像是一條緩慢蜿蜒的思念之路,一路來到烈嶼鄉的上岐村。這裡不喧囂、不張揚,卻有一種讓人瞬間放鬆心神的安靜與柔軟。而就在村口不遠,一棟樸實卻充滿生命力的建築物悄然坐落即是青岐社區發展協會所在地,一個村莊的心、一個溫暖的所在就在這裡萌芽。
門還沒踏進,一道溫暖的聲音就先迎了上來:「來!要不要喝茶?」笑容可掬的淑萍漂亮又親切的她,總是在第一時間為人送上一杯熱茶、一份溫情。她口中的茶,是金門人熟悉的「老人茶」,經年沉澱的香氣,就像這座島的風,濃淡之間,都是故事;協會裡的另一道風景,是年輕的小涵活潑又細心,為老人家傳達溫度。在這樣的地方,你很難只是過客。因為他們的笑容太真誠,茶香太迷人,只消片刻,你便不再是外人,悄然卸下心防,而是某種緩慢生活裡的一部分,是島嶼溫柔的一環。
我第一次走進青岐社區發展協會,其實是因為「聞香而來」,一陣讓人忍不住停下腳步的香氣,是鍋中油熱時青菜入鍋的清脆,是魚肉在醬湯裡慢煮散發出的甘甜樸實香氣。這不是什麼山珍海味,卻是一種最熟悉、最讓人安心的味道,有家的味道。
聽說青岐的共餐做得很美味,不少長輩和社區志工每天都期待這頓飯。走進協會,果然見到大鍋小鍋一字排開,空氣裡瀰漫著濃濃人情味。當天的菜色簡單卻講究:翠綠爽脆的炒青菜,鮮美入味的燒魚,還有一道外皮微酥,內裡鬆軟的山藥捲,咬下去是一種純粹、溫和的美好。這是秀娟大廚團隊的用心!
待飯香漸漸飄起,長輩們也一一就座,他們圍坐成圈,有說有笑,像是一群多年老友在等開飯的號角響起。有人拿出四色牌,熟門熟路地洗牌、發牌,邊玩邊互相打趣,彷彿回到了年輕時光;另一邊,有幾位長者則坐上健身腳踏車,踩得不疾不徐,邊運動邊聊著近來的趣事,精神奕奕、笑聲朗朗。
這是青岐社區獨有的「共餐」時光,與其說是「供餐」,不如說是「共餐」更能道出其中的情感與深意。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洪正雄總愛強調,這個「共」字,藏著他們最深的用心與信念——不是單方面的給予與照顧,而是一種平等而深刻的陪伴與連結。
而這一切的起點,來自洪有利的一個溫柔念頭
這位退休校長,在與妻子返鄉照顧年邁雙親的日子裡,看見了社區裡許多老人的孤寂與沉默。他敏銳地察覺,對長者而言,比起病痛,更先侵蝕身心的,是孤單與無聊。於是,他萌生了「共餐」的構想,希望透過一頓飯,為老人家找回生活的溫度與連結。這個想法,迅速獲得了青岐籍縣議員洪鴻斌、村長洪天南,以及熱心社區事務的洪正雄理事長的全力支持,成為烈嶼鄉第一個共餐示範據點。
「每個人都會老。」縣議員洪鴻斌語重心長地說。他指出,對長者而言,最大的恐懼往往不是病痛,而是孤單。隨著社區高齡化日益嚴重,年輕人多半離鄉外出打拚,留在家鄉的長輩們,常常在日常中面對的是靜默與等待。然而,透過共餐制度,這份孤單正被一點一滴地溫柔化解。
「老來除了要顧好老身、老伴和老本,還要有老友。」洪鴻斌強調,共餐的精神並不僅止於「吃飯」,更在於「陪伴」與「連結」。當長輩們每日齊聚一堂,與鄰里好友閒話家常,分享生活點滴與過往故事,那份暖意就像湯鍋裡慢熬的滋味,醇厚而動人。不只是飽足感,更是一份心靈的撫慰。
在縣長陳福海的大力支持下,社區擁有一處設備完善的廚房與溫馨獨立的用餐空間。每週一到週五,熱騰騰的飯菜準時上桌,這裡不僅是長輩們安心用餐的地方,更像是一個充滿笑聲與人情味的溫暖小聚點。長者們圍坐一堂,分享的不只是美味佳餚,更有彼此的生活點滴與歲月故事,讓這個角落成為心靈的依靠,也讓每天的中午都多了一份期待與幸福。
共餐,表面上是一桌飯,實則是一份對長者生活品質的守護,青岐的共餐,從來不只是為了解決一日三餐的溫飽問題,而是一場對長輩身心靈的深情照顧。每天中午,在餐桌還沒開飯前,總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志工貼心地為長者量測血壓、體重與耳溫,一項項檢查就像是無聲的關心,幫助他們提早掌握自己的健康變化,也讓每一天都多了一分安心。
活出年齡的優雅—樂齡與幸福同行
在青岐,年齡不是限制,而是經驗的光芒。社區推動多項樂齡學習課程,包括手工藝、健康運動等,讓銀髮族不再只是等待,而是擁有豐富多彩的生活。青岐人明白,陪伴與刺激,是讓長輩活得有尊嚴的關鍵。
113年縣政府社會處舉辦的志願服務趣味競賽「咱坐夥銀得健康」,青岐社區的岐心志工隊勇奪銀髮族排球賽冠軍。那場比賽不只是為了榮耀,而是一次次證明:長者們不只能動起來,更能開懷大笑。另外,在113年度烈嶼鄉社區環境清潔評比中,青岐社區奪得第一名;並獲選為績優志工團隊優等(與西方社區並列),彰顯團隊長期對社區環境維護的用心與實踐。
社區裡的每一次掌聲與歡笑,都是對「老有所用、老有所為」最直接的註解。烈嶼鄉青岐社區發展協會近年表現亮眼,曾榮獲衛福部111年度社區發展工作金卓越社區選拔績效組優等獎,展現深厚的社區能量與執行力。社區積極投入各項社福與培力工作,包含關懷據點共餐、長照巷弄站、家暴防治、樂齡學習、環保防災、綠美化及衛生教育等面向,成果豐碩,屢獲中央與縣府肯定,更成為全台社區觀摩的學習典範。社區發展具主軸明確、特色鮮明,居民參與度高,靈活運用補助與資源,發展社區農場、推廣環保再生、大量使用在地食材,擴大特色共餐規模,並善用活動中心推動創新福利與多元服務。展現出自主、活力、幸福與永續的精神,落實「共生、共學、共好」理念,是金門縣各社區爭相學習的楷模。
這就是青岐社區發展協會的日常:在平凡中見真情,在一餐飯中見人心。他們用行動證明,社區不是地理上的集合,而是一群人彼此照顧、一起變老的溫柔約定。
青岐的日子,從來不是一人單打獨鬥,而是整個社區的齊心協力。他們在關懷據點為長輩準備每日的共餐,也在長照巷弄站守護著每一位需要照顧的鄰人。他們推動家庭暴力防治,讓弱勢的聲音不再孤單,也在樂齡學習、環境保護、社區防災、綠美化等議題上持續深耕,年年皆有斬獲。這些努力,讓青岐不僅成為金門的模範社區,更成為全台各地社區來金門觀摩取經的學習對象。
青岐也沒忘記「與鄰為善」的初心,不吝分享自己的經驗與資源,與其他社區攜手成長。社區的領導力與協調力,讓「共生、共學、共好」不只是口號,而是每天都在發生的真實。
或許,青岐沒有城市的華麗,也沒有遊樂園的熱鬧。但在這個社區裡,每一個微笑、每一份耕耘、每一次攜手同行,都是最動人的風景。青岐社區,用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做「我們的家園,我們一起守護」。
社區不是建築,是一種彼此相守的感情
社區,不只是磚牆堆砌而成的空間,而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彼此相守、彼此牽掛的深厚情感。真正讓一個社區成為「家」的,不是路燈是否明亮、道路是否寬敞,而是當你走進那條街巷時,有人會朝你笑,有人記得你的名字,有人在你脆弱時遞上一碗熱湯,輕聲說:「沒關係,我在這裡。」
青岐社區,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它不是用金錢堆砌出來的樣板社區,而是用一點一滴的信任、一天天的陪伴、還有一份份不計回報的責任感,慢慢織就出來的。它沒有耀眼的外表,卻擁有讓人心安的溫度;這裡的每一份笑容、每一次問候、每一場共餐,都是島嶼生活最柔軟的註腳。
青岐社區的故事,永遠不會劃下句點。它會繼續在每一個飯香四溢的中午、在每一次鄰里輕聲細語的互動中,緩緩流動,靜靜延續。而我們,只要還願意聽,就能聽見那細微卻堅定的聲音:這裡,是我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