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玉路綠美化添新風貌 跨局處合作打造示範路段

縣府推動「金門縣重點旅遊路徑環境優化計畫」,縣長陳福海12日下午邀集相關單位前往現場視察。(薛子軒攝)

為提升縣內道路景觀品質與旅遊觀感,縣府首波以伯玉路小徑至開瑄國小路段為示範段進行綠美化營造。(薛子軒攝)
為提升縣內道路景觀品質與旅遊觀感,金門縣政府推動「金門縣重點旅遊路徑環境優化計畫」,首波以伯玉路小徑至開瑄國小路段為示範段進行綠美化營造。縣長陳福海12日下午邀集相關單位前往現場視察,肯定跨局處協力成果,並針對未來推動方向提出系列指示與理念。他表示,縣府推動公共建設不只是鋪設道路與植栽,而是為了改善人們的生活、形塑有溫度與美感的環境空間,讓居民與旅客都能感受人性化、生活化的設計氛圍。
為提升金門道路整體景觀與通行品質,縣府近期以伯玉路為示範路段,推動系列綠美化工程。其中,小徑至開瑄國小路段由林務所施作五處景觀節點,透過植栽配置與地景設計打造綠意廊帶;養工所同步規劃夜間燈光配置,增添層次與質感;環保局亦清理沿線髒亂環境,讓整體空間煥然一新。多項工程協同施作,不僅為金門主幹道注入綠意與活力,也有效提升夜間視覺及公共設施整體質感。
縣長陳福海指出,縣府持續以滾動式修正的思維推進綠美化計畫,透過相關單位建立橫向溝通機制,定期檢視工程成果與民眾使用感受,確保每一項設計與施作都能呼應「人性化」與「溫馨感」的目標。他強調,公共空間應該要有美感,不只是為了建設而建設,更是從人的需求出發,讓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宜居。此外,他也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來勉勵相關單位強化執行能量、提升作業效率。
面對縣內觀光導向發展需求,陳福海強調重點節點應優先處理,如圓環、中央公路、以及機場至碼頭的主要通道,應納入優化優先順序。他指出,針對可推動的地點,只要土地權屬無虞、可就地取材者應立即進行規劃;並請各單位落實盤點預算、人力、植栽資源與施工成本,在確保效能與品質的前提下,有節奏、有順序地推進綠美化作業。陳縣長強調,打卡地標、亮點設計是吸引觀光客的關鍵,要有計畫地讓這些地方先動起來,帶動整體形象提升。
針對景觀設計的視覺呈現,陳福海提醒各單位重視「天空線」、「入口意象」與「路口意象」的整體視覺感受,避免破壞原有意象。他指出,公共空間設計須兼顧審美觀與質感,打造讓人願意駐足拍照、留下記憶的地景亮點。陳縣長指出,金門處處有驚奇,只要用心設計,就能讓街角轉角都成為觀光客心中的美好印象。他也提到,精緻設計不在於規模大小,而在於細節處理與意象塑造的用心。
對於工程推動與資源整合,陳福海也具體指示,未來所有相關施作應由工務處、城鄉發展處、林務所等部門協同合作,並結合現有苗木、人力與設備資源,有效率地推動工程執行。他同時指出,綠美化工作不僅止於完成施作,更應將後續維護與環境監測納入整體預算與機制,確保品質長期穩定。希望建立長期維護的制度,讓成果能夠永續呈現。
林務所表示,此次景觀節點選用適應金門氣候的灌木植栽與四季草花,擺脫線性的植栽配置,融入地景設計元素,不僅強化道路綠帶功能,也顧及了景觀美學。而配合綠化作業,養工所進行夜間燈光配置工程,針對重點植栽與景觀結構設置柔性照明,夜間視覺效果更為明亮柔和,成功為整體綠化成果加分。環保局亦針對沿線髒亂點與陳年堆置物進行清理,顯著改善周邊空間環境,讓道路沿線更顯整潔有序,展現縣府整體規劃與執行效能。
負責主導本規劃案的參議陳金增補充,伯玉路示範段整體營造成效顯著,已成為具代表性的景觀路廊,期許各單位持續深化跨局處協作,並落實「安全性、機能性、美觀性」三大原則,推動更多結合景觀與服務功能的空間優化工程。
縣長陳福海提到,打造一條條兼具功能與美感的街道,不僅是縣政建設的一環,更是金門邁向宜居城市的重要步驟。他認為,只要3至5個月看見變化,就代表我們不斷在修、不斷在前進。金門的街景,應該是我們每天生活中最自然的一部分,也是觀光客來到島上感受魅力的第一線。縣府未來將繼續盤點各重要節點,秉持審慎規劃、有效推進的原則,讓城市風貌一點一滴地煥然新生,實踐「讓日常變風景」的願景。
縣長陳福海強調,綠美化工作不僅關乎城市外觀,更體現對環境、生活品質與公共空間價值的重視。未來將持續盤點全縣重要路段與節點區位,分期推動綠化優化工程,逐步打造綠意盎然、整潔宜居的金門街道風貌。也請鄉親一同珍惜與維護公共綠地資源,共同為打造更美麗、更宜居的家園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