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玩出文化的親子場域 文化園區博藝館整建計畫持續推進

縣長陳福海主持「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典藏、展示場館整建利用計畫—博藝館」第二次會議。(陳麗妤攝)

縣長陳福海主持「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典藏、展示場館整建利用計畫—博藝館」第二次會議。(陳麗妤攝)
「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典藏、展示場館整建利用計畫—博藝館」第二次會議近日召開,金門縣長陳福海親臨主持。在聽取規劃單位簡報後表示,整個金門就是一座文化場域,而教育是最值得投資的產業之一,縣府每一分錢都應該發揮加乘價值。博藝館的核心精神,即透過互動與體驗活動,引導孩童「玩」出興趣與快樂,也打造親子與祖孫共學共樂的空間,讓全齡族群「玩」出屬於金門的文化樣貌,提升孩童接觸文化的機會與親近性。
會議假文化園區管理所召開,會前縣長陳福海特別實地巡察從停車場、觀星樓、博藝館到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的整體動線,並在博物館大廳巧遇湖埔國小進行文化遊學的師生,正欣賞金門傀儡戲劇團團長蔡遠進的表演,縣長親切與學生互動,關心孩子們的學習狀況,展現他對教育與文化扎根的重視。
本次會議於博物館貴賓室進行,由縣長陳福海主持,文化局局長陳榮昌、副局長何桂泉、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以及規劃單位代表與文化、產發局處等相關幹部出席,針對上次會議提出的建議與修正方向進行討論。規劃單位指出,未來的博藝館將以「博藝、玩、文化」為主軸,打造適合0至6歲幼兒、青少年、家庭及銀髮族的全齡體驗場域,藉由多樣化互動設計,讓文化從生活中自然扎根,同時提出屋頂設置綠能設施的可行方案,朝向節能永續方向邁進。
會中,縣長陳福海肯定規劃團隊對「玩」的構想與實作提案,強調「整個金門就是一座大型博物館」,傳統展館往往缺乏常態互動體驗,依賴活動帶動人潮,未能穩定發揮教育效益。博藝館此次整建計畫,應以「玩」為思維主軸,結合創意與文化,打造讓孩子願意主動走進來、流連忘返的空間。
縣長進一步指出,金門已有眾多展館,但缺乏能長期吸引孩童與家庭參與的互動性設施。博藝館應聚焦於0至6歲幼童及其家庭為主體,強調遊戲與文化互融,兼顧在地文化展現與綠能節電理念,落實永續發展。以金門約6萬人口規模來說,縣府所欲打造的是一座真正屬於在地孩童與家庭的特色館舍,是「金門限定」的親子文化場館。
陳縣長亦援引林務所、水試所、農試所與陶瓷廠等文化體驗場所作為對比,指出金門全島即是一座文化教育的大場域,無須將現有資源重複搬遷至博藝館內。他認為應避免重複規劃導致功能重疊,進而再次依賴活動導流。博藝館應該是透過創新有趣的常設體驗,自然吸引孩童與家庭進入探索金門文化,並有效活化現有空間,實踐多元效益。
最後,縣長陳福海重申縣府對教育的重視,特別是0至6歲的扎根教育。他指出,教育是最值得投資的公共建設,但每一分經費都需發揮極大效益。期待未來的博藝館能以「玩」為起點,創造出寓教於樂的文化學習場域,讓金門的孩子隨時都能在日常中學習與探索,真正「玩」出文化的深度與樂趣。透過常態開放與自然吸引的方式,讓文化教育成為孩童生活的一部分,也讓博藝館成為金門文化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