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太湖湖庫周邊道路及環境空間 第一期獲中央補助經費達4,280萬元 縣府傾力串聯相關資源 營造樂活休閒亮點

縣長陳福海23日邀集相關單位視察「太湖周邊人本道路環境改善工程」。(薛子軒攝)

為活化太湖湖庫周邊道路及環境空間,金門縣政府積極推動「金湖鎮太湖周邊人本道路環境改善工程」。(薛子軒攝)
為活化太湖湖庫周邊道路及環境空間,金門縣政府積極推動「金湖鎮太湖周邊人本道路環境改善工程」,以提升人本交通安全、改善學校通勤環境,並串聯城區與太湖周邊資源,營造樂活休閒亮點。縣長陳福海23日上午親自率領相關單位實地會勘第一期工程現場,並就現況問題、施作進度與空間規劃提出多項具體指示。他強調,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口上,真正讓百姓有感,才能落實施政初衷。
「金湖鎮太湖周邊人本道路環境改善工程」,獲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補助,總經費逾2.38億元,預計分三期施作。此項工程涵蓋黃海路、太湖路二至三段、士校路、往八二三戰史館道路及其周邊地區,全面改善人行道設施與步行環境,建構安全、連貫且無障礙的通勤與休憩動線。
目前縣府已完成太湖整體規劃與基本設計,第一期工程將優先建置太湖北側人行及自行車道、湖濱廣場與休憩觀景公園,預計於今年內發包施工。該項計畫也已獲中央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第一期補助經費4,280萬元,縣府同步投入資源推動,整體預算合計超過6,000萬元。
縣府團隊盤整太湖周邊空間後,規劃以「路就樹」原則,保留既有樹型良好的行道樹,並調整車道線型,設置曲線擺盪的湖畔共用道,結合北側既有三角公園打造湖濱廣場。湖畔更設有景觀座階,讓遊客從不同高度欣賞太湖美景,增添地形層次與親水互動空間。
縣長陳福海現場會勘時指出,第一期僅是起步,縣府未來將逐步擴展路網建設,完善整體步道與自行車道系統,讓太湖轉型為居民與遊客的日常休閒圈。透過健全路網機能與公共空間提升,強化人行與自行車安全,帶動整體觀光價值與使用效益。
在經費分配與施作細節上,陳縣長也嚴格要求精準有效。他特別指出,林務所另投入1,800萬元於農工段上方區域整頓,但現場實質改善效果未突顯,木棧道與植栽仍需再優化,民眾尚未感受到建設成果。他強調,政府每一分錢都要看得到、感受得到,不是單純結案,而是用心規劃、務實執行。
針對高職校區周邊、昇恆昌、小太湖與大太湖等關鍵區域,陳縣長要求各單位進行整體空間美感與功能統籌規劃。例如太湖中小島應清除雜林,開展視野;高職周邊圍牆可參考莒光湖彩繪方式美化。藉由細部整修與視覺景觀調整,打造整體吸引力。
針對農工校門口大量機車違停與學生無照駕駛問題,縣長陳福海責成警察局加強宣導與重點站崗執法,規劃符合景觀與功能的停車空間。他也以縣府停車規劃為例,主張「車位優先留給民眾,員工另尋規劃」,體現民本精神。
此外,縣長陳福海提醒,公共建設規劃應回歸實際需求。他請設計單位務必熟悉在地情況,避免設計華美卻不實用。縣府內部擁有優秀專業人才,應跳脫框架、結合學校與各單位意見,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案。
縣長陳福海也建議,將昇恆昌周邊、農工校區及水域管理等需求也應納入整體規劃,避免各自為政。陳福海強調,施政要方向正確、設計完善、時間配合,才能讓工程如期如質完成,讓人民受惠,讓政府施政有感。
工務處指出,本計畫以「人本、安全、無障礙」為核心理念,兼顧日常通學通勤及休閒旅遊功能。針對現行道路人行道不足、通行空間破碎、人車爭道等問題,進行整體規劃與工程調整,不僅提升行人安全性,也同步美化城鎮街景,並結合在地觀光與學區動線,形成完整的生活圈步行網絡。
本計畫目前第一期工程已獲中央核定,總預算約4,280萬元,預計工期210日曆天;第二期工程預算為1億3,085萬元,工期600日曆天;第三期則預算4,300萬元,預計210日曆天完成。
縣長陳福海責成相關單位優先處理農工門口亂停車問題,並要求各單位長官本於責任,務實面對問題。6000萬元工程經費得來不易,應重新審視計畫,必要時召集顧問公司檢討方向與細節,中央補助與縣府自籌資源應發揮「一加一大於二」之效。他並鼓勵校方大膽提出實際需求,縣府將全力配合,務求讓金湖太湖轉型成為真正能讓人「走得安心、玩得開心」的幸福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