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候鳥冠郭公現身植物園 吸引鳥友一睹風采

金門植物園的綠蔭林間,近日迎來了杜鵑科超級明星鳥類——冠郭公。(陳西村提供)
每年五月,金門的自然生態也隨之揭開一場春夏交接的繁華序幕。位於金門植物園的綠蔭林間,近日迎來了一種外型獨特,也是杜鵑科鳥類中外型最為鮮明、聲音最為特異的「冠郭公」(學名:Clamator coromandus),又稱紅翅鳳頭鵑、栗翅鳳鵑,還有阿公之別稱。
對於金門動植物生態調查非常有研究的陳西村老師說,冠郭公體型修長,約45公分,身披深色而具光澤的羽衣,黑色的頭部挺立著高高的羽冠,展現十足王者風範;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那一對栗紅色的翅膀,在陽光下閃耀著溫暖色調,配上長而漸層、帶金屬光澤的黑尾巴,宛如森林中的貴族使者。其喉部呈棕紅色,腹部深色內斂,頸後有一道細緻的白色頸環作為點綴,四肢為黑色,整體色彩對比強烈,令人過目難忘。
雖然冠郭公在台灣本島屬於罕見鳥種,但在金門,牠卻是標準的「夏候鳥」,意即每年春末夏初定期報到的候鳥之一。牠們飛越千里,橫跨中國南方至東南亞地區,選擇金門做為繁殖地,使這座小島成為觀鳥人眼中不可錯過的夏季賞鳥熱點。每當牠們現身金門植物園,總能吸引許多台灣鳥友與攝影愛好者專程前來,只為一睹牠們優雅的身影與神祕的鳴唱。
冠郭公的叫聲極具特色,常以「郭郭~郭郭~郭郭」為主旋律,但由於其音調詭異、迴盪於林間,尤其在靜謐的清晨或黃昏時分,更顯得如鬼魅般幽幽縈繞,因此也被戲稱為「鬼郭公」。儘管名號略帶陰森,卻也為牠增添不少神祕色彩,令人印象深刻。
陳西村說,冠郭公與多數杜鵑類親戚一樣,擁有一種特殊的繁殖策略——托卵寄生。牠們不自己築巢,而是將自己的蛋偷偷產於其他鳥類的巢中,藉由「寄宿」方式由其他鳥爸媽代為孵育、餵養。陳西村表示,根據朋友的觀察紀錄,金門的中國畫眉便是冠郭公的主要「育兒代理」,而金門植物園恰為中國畫眉聚集之地,推測正因如此,冠郭公每年都選擇回到此地進行繁殖任務。
冠郭公雖非保育類鳥種,但其特殊的生態行為與遷徙模式仍值得關注與珍惜。地方自然保育單位呼籲,賞鳥民眾請保持適當距離,避免驚擾牠們的生活與繁殖,亦盼透過環境教育與生態旅遊的推廣,讓更多人認識金門豐富的鳥類資源,進而共同守護這片珍貴的自然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