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鄉村事-金社區〉從「三叔公」老宅出發 通往老樹的古道藏著斗門的名字

發布日期:
記者: 蔡麗玉/專欄報導。
點閱率:63
字型大小:
斗門溪。(斗門社區提供)

斗門溪。(斗門社區提供)

鳳凰花開。(斗門社區提供)

鳳凰花開。(斗門社區提供)

風味餐體驗。(斗門社區提供)

風味餐體驗。(斗門社區提供)

斗門源春酒坊。(蔡麗玉攝)

斗門源春酒坊。(蔡麗玉攝)

斗門百年製酒器-錫。(蔡麗玉攝)

斗門百年製酒器-錫。(蔡麗玉攝)

【根在斗門】從宗族祠廟到古樹古道的社區連結
走進斗門,先看到橘紅燦爛盛開的鳳凰花,像是燃燒在夏日藍天下的熱情火焰,為每一位即將啟程的畢業生獻上祝福,這樣的時節、這樣的風景,真的是畢業的季節。
「斗門」社區為一歷史悠久的傳統聚落,以陳姓宗族為大宗,村內設有四座陳氏家廟,每逢節慶舉行隆重的宗祠祭祖儀式,展現深厚的宗族情感與凝聚力。
社區座落於太武山騎馬嶺山腳,地理位置面朝山勢磅礡,山下有條歷史悠久的「斗門登山古道」。昔日因軍事管制而保留原始自然風貌,沿途視野開闊、生態資源豐富,成為登山與健行愛好者的熱門去處。
斗門古時候曾是鹽埕,曾經滄海變桑田,為了阻擋冬季強勁的東北季風,前人用雙手種下樹苗,不是為了美化家園,是替後代築起一道天然的擋風牆,斗門的後代子孫深知,這些百年老樹,不單是遮蔭納涼,是用來「擋風鎮煞」的生命守護者,這樣的信仰,可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久而久之,斗門百年老樹群,宛如村落的守護神,用枝葉迎風,用根系擁抱土地,便有了「綠色風獅爺」的美稱,像是保護村落安寧的天然屏障。
【信仰牽起人情路】文化斗門.幸福社區
沿著村落緩步深入,便來到斗門社區發展協會的所在地,也是鄰里共餐地,是地方文化意識與傳承的核心。
成立於民國108年的斗門社區發展協會秉持推廣閩南文化與延續傳統技藝的初心,致力於深耕在地文化,厚植社區認同與凝聚力。金門第一支合法立案的旗輦隊「斗門旗輦公共事務促進協會」,正是誕生於此。旗輦,是廟會民俗儀式的展演,是傳統精神與社區共識的象徵,見證社區如何以信仰凝聚情感、以文化串聯行動,建立社區情感連結。
不僅如此,協會亦關注自然生態與土地記憶的延續,長年投入古樹保存與環境維護的行動,特別對斗門自然村內的百年老樹進行系統性管理與保育,從文化推動到環境守護,協會進一步挖掘戰地政務與地方發展的歷史脈絡,嘗試以導覽解說、田野調查等方式推動社區營造,逐步描繪出一幅具在地特色的願景藍圖:「文化斗門、幸福社區」。
【齊力築夢的斗門社區】農村再生與多元就業的新藍圖
斗門社區雖然成立不到八年,卻始終以低調穩健的步伐默默耕耘,在眾多社區中,斗門協會雖然起步較晚,卻展現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活力與韌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協會志工群的平均年齡約在40歲左右,是全縣最年輕的志工團隊之一,或許正是因為社區有旗輦隊的加入,吸引更多年輕人成為志工,讓社區工作更具朝氣與創意。年輕世代對地方的投入,帶來新的觀點與能量,為斗門的未來鋪出一條更寬廣的路;目前協會正多軸並進地推動農村再生計畫,三大案同步啟動,涵蓋環境營造、產業發展與公共設施改善等面向。其中,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對軍事遺跡之民防坑道的活化與再利用。
協會總幹事陳其德認為,保存歷史記憶的同時,希望能賦予沉寂已久的軍事設施全新的生命力,並融入社區的日常生活,成為斗門社區獨具特色的文化地標。透過創新的活化構想,昔日的戰備空間,將轉化為兼具觀光與教育意義的體驗場景,喚醒居民的共同記憶,讓戰役歷史貼近人心的方式被傳承與理解;透過活化再利用,不單是保存遺跡,更是在提醒世人,戰爭無情,和平無價;唯有銘記過去,方能珍惜當下,走向更安穩未來;目前,斗門社區正處於所謂「微經濟型」的發展階段,逐步轉型為具備自主經營能力的小型在地經濟體。相較以往,今年的發展方案重視中央、地方政策的整合,涵蓋衛福部推動的社區照顧模式、農業部關注的農村再生與綠色照顧理念、內政部倡議的社區營造架構,以及勞動部支持的在地就業措施等,成為社區有效整合資源、強化自我營運體質的關鍵動能,然而,社區人力資源終究有限,若涉及大型基礎建設與複雜工程時,仍仰賴政府部門主導執行,社區端專注於內容鋪陳與人文導入,政府端則負責硬體與架構建設,形成一種協作式的共構模式。
【斗門新亮點】館棧餐與酒莊成為再生計畫的味覺延伸
斗門社區近年來積極將農村再生與產業轉型結合,打造出兩項引人注目的新亮點:風味餐與社區酒莊。這兩項創新計畫並非單純依附於多元就業方案而生,而是立基於整體農村再生的長遠思維,嘗試將在地農產轉化為體驗經濟的核心元素,延伸地方價值鏈。社區推出的風味餐,強調使用在地食材與結合家鄉味道的記憶,總幹事陳其德談起斗門社區的飲食文化時,特別提到在地赫赫有名的總鋪師,人稱「怡伯仔」的料理傳奇。從民國40年代到60年代之間,只要是金沙地區婚喪喜慶的大小筵席,幾乎都少不了怡伯仔的身影,他都親自設計菜單、奔走採購,還親手掌杓掌廚,是那個年代家族與鄰里間最信任的味蕾守護者。
「斗門風味餐不是憑空想出來的,它有根、有源,有故事可以說。」陳其德說。那是一段靠總鋪師走天下、靠辦桌維繫人情味的時代,菜餚背後往往是村落共同飲食記憶。
如今,社區導覽行程設計了「風味餐」體驗選項,除了讓遊客品嚐昔日筵席風華,背後有一份飲食文化復興的企圖。「我們不是單純地煮幾道菜來應景,而是希望把早年『館棧文化』農村辦桌聚會、村民齊心的溫度找回來,讓地方的歷史不是用聽的,是能用吃的記得。」讓社區成員重新找回對家鄉的驕傲與歸屬感。
隨後,在社區總幹事陳其德的帶領下,來到斗門人稱「三叔公」的老宅,一睹珍貴的百年製酒器具,聽說是清朝光緒年間的寶物;見證斗門村落好山好水好所在,尤其,那條清澈的斗門溪,宛如村子的命脈,在過去農業社會的時代,斗門溪沿岸曾是一片片稻田,綠意盎然,除了種稻,也因地瓜釀酒而聲名遠播,今日有幸,第一次看到製酒關鍵的銅爐錫管,蒸餾器歷經多少歲月仍保存完好,令人讚嘆不已。如今,社區特別於原址旁立起「源春酒坊」石碑,並將老屋修葺一新,古厝記錄著釀酒的歷史記憶,古厝周邊的環境經由社區團隊巧心整理,綠意盎然的花草錯落有致,襯托著一道道酒甕淳紅之色,讓空間在歷史與自然間交織出一種獨特的美感,讓人駐足流連。
社區保存百年釀酒記憶,以此為核心,展開文化與生活的深度連結,未來考量地瓜酒莊的發展潛力與在地農特產的整合,發展出一處兼具歷史韻味與田園風情的新興旅遊景點。斗門風味餐強調在地食材、家鄉味道與文化故事的結合,期盼讓訪客吃得滿足,讓社區志工群感到驕傲;而社區未來的地瓜酒適合溫飲,可作為烹飪調味酒,以品嚐、體驗為主,讓遊客感受斗門豐富歷史文化。【警語:開車不喝酒】
【斗門社區永續】志工隊是堅強的後盾
在斗門社區,協會裡優先聘用在地人力,專業需求則聘請年輕專業人才,因此,多元計畫需要專管人員進駐才能增進社區服務能量。
另外,還有一支充滿活力與熱情的志工隊,由黃明麗女士擔任隊長,是前任理事長夫人,在她的帶領下,30位核心志工各司其職,奉獻時間,傾注心力,讓社區的每一次活動都能順利進行、精彩圓滿。
黃明麗的角色遠超過一般的隊長,她是經驗的傳承者,是精神的支柱。社區中大小活動,從導覽解說到共餐服務、從節慶籌辦到臨時支援,她總是身先士卒,帶領團隊以無私奉獻的態度投入每一個細節。
斗門社區的志工年輕化,積極參與社區事務與服務工作。年長者也是活力十足、樂於分享經驗,成為年輕一輩的最佳榜樣。這種老中青共融的模式,使社區運作展現年輕化與濃濃的人情味,老一輩願意傳承,年輕人更願意投入。
現任理事長陳其鈞表示,斗門社區發展協會有別於傳統社區組織,不以登記會員為限制,而是強調「村民皆會員」的概念。這樣的理念,讓每位居民都能自然而然地成為社區的一份子,參與權利與義務,並提升整體凝聚力與向心力。他進一步指出,協會運作一切公開透明,不論是會議紀錄、經費分配,還是活動規劃,皆以開放精神進行,讓志工與居民之間建立深厚互信,為永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更特別的是,斗門社區將在地宗教信仰視為凝聚力量的核心,致力於整合宗教活動與社區發展,保留傳統精神,賦予其新的公共意義。透過宗教慶典與信仰儀式,居民們除了表達信仰,強化彼此連結,讓「廟口」從單一宗教空間轉化為社區交誼與合作的重要平台。
【陪你一起變老】斗門社區的溫情守護
在斗門社區,以農村原有的自然生態環境作為活動的起點,結合「健康」與「生活」兩大核心理念,打造一個促進世代共融、互助自助、實踐在地安老的友善空間。
社區生活,是彼此之間的一聲問候,斗門社區總幹事陳其德,談起社區的長輩時,語氣裡總帶著一份濃濃的情感,他常說,自己的父母早已離世,而現在,社區長輩,對他而言,彷彿是父母的化身。「把長輩們當作自己家人來照顧」。
「健康要關心、服務要貼心」,這是斗門社區不變的信念。而支撐這一切的,是一種叫做「甘願」的情感力量。「歡喜做、甘願受、付出無所求」,是一種服務的態度,也是一種生命的哲學。或許,幸福其實很簡單,不必山珍海味、不需華服美飾,只要有人在你身邊,聽你說說話、陪你走一段路,讓你知道你並不孤單。
為了讓長輩願意走出家門,走進社區,斗門社區設計了一系列多元又貼心的活動與課程,每一次聚會,都是一場情感的交流。
陳其德說:「有時候,不需要做什麼大事,只要坐下來,聽長輩說說話,他們就很開心。那一種被理解、被關心感覺,是無可取代的。」這樣的話語,簡單卻深刻,道出了社區服務最真實的一面。
這裡的安老,不是靜靜等待歲月,而是充滿活動與生命力的「活老」;這裡的健康,不只是醫療或運動的事,而是身心靈的整體照顧;這裡的幸福,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一句句問候、一杯杯茶、一次次的陪伴。
有社區在、有夥伴在、有情誼在,有一雙雙溫暖的手,一顆顆柔軟的心,陪你慢慢變老、穩穩走下去。
這樣的幸福,簡單卻深遠,正如總幹事陳其德常說的那句話:「有人陪你說話,就是最大的幸福。」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