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國智、張維倫完成駐縣創作 展覽呈現浯島文化與生態

藝術家譚國智獲文化局駐縣證書。(文化局提供)

藝術家張維倫獲文化局駐縣證書。(文化局提供)
藝術駐縣成果豐碩 譚國智、張維倫期滿展現金門人文與自然風貌
由金門縣文化局推動的114年上半年「駐縣藝術家計畫」於七月初劃下圓滿句點。藝術家譚國智與張維倫於駐縣期滿之際,分別透過《時代風景-金門系列》與《悠游水獺.生態金門》兩檔精彩展覽,展現他們駐縣期間深入地方、觀察金門人文與自然生態後的創作成果。
金門縣文化局頒發期滿證書,感謝兩位藝術家近四個月來的深耕與貢獻,文化局表示,駐縣計畫的結束,並不代表藝術實踐的終點,而是一段創作旅程的全新起點,透過藝術家的視角,金門豐厚的歷史與自然資源被重新詮釋,開啟民眾對土地的更多想像與連結。
譚國智:以畫筆書寫金門時代風景
譚國智長期以繪畫探討人與時代、環境的關係,此次以駐地視角創作的《時代風景-金門系列》展覽,作品聚焦於金門的自然景觀與文化意象,從太武山遠眺、斗門步道、春日林間,到馬山沙灘的靜謐角落,皆成為他畫布上情感與視覺交融的風景。
駐縣期間,譚國智也積極參與藝術教育推廣,與述美國小合作舉辦結合AI與3D列印技術的藝術工作坊,讓學生透過製作風獅爺與個人模型,親身參與創作與地方文化的對話。譚國智表示:「唯有深入理解地方的文化節奏,藝術才能真正落地。」
張維倫:以生態敘事描繪水獺世界
張維倫以自然生態為創作主軸,駐縣期間聚焦於金門珍貴的生物資產——歐亞水獺,她的個展《悠游水獺.生態金門》以數位插畫、水彩繪畫及混合媒材創作,結合科學觀察與藝術想像,引領觀眾進入水獺悠游的世界。
展覽亦設有述美國小學生創作專區「如果我是一隻水獺」,孩子們以熱縮片彩繪磁鐵的方式,將對動物的想像與自然關懷化為童趣作品。張維倫表示:「藝術是觀察世界的方式,而生態,是我們必須珍視的共存夥伴。」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譚國智與張維倫的駐縣歷程,不僅帶來具美學價值的作品,更深化地方文化的多元樣貌。他們的創作成果顯示,藝術家不只是創作者,更是觀察者與連結者。透過駐縣計畫,金門不再只是背景,而成為創作的核心與靈魂。未來文化局將持續推動駐縣藝術家制度,廣納不同領域的創作人才,讓藝術在金門持續發聲,與土地共生、與社群共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