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專欄》從「問題少年」到漂丿少年家的領航者│楊皓傑與金門少年的靠岸之路

社團法人臺灣漂泊少年靠岸協會創辦人楊皓傑。(呂肇中攝)

楊皓傑盼「漂丿少年家」能成為漂泊孩子的「靠岸的所在」。(呂肇中攝)
「以前的我,也是不學無術、整天跟老師起衝突的學生。」
楊皓傑,社團法人臺灣漂泊少年靠岸協會(簡稱「漂丿少年家」)理事長,談起自己少年時的樣子,沒有掩飾,反而像是在細數另一個曾經的自己。
在國中那段年少輕狂的歲月裡,他是學校眼中的「問題學生」。行為叛逆、不服管教、甚至與老師發生衝突│這些標籤,幾乎把他與未來可能性劃上句點。
直到有一天,被一位輔導老師與校外社工找來約談。他本以為又要挨罵、記過,但那場談話卻成為命運的轉折點。
「他們沒有要處罰我,而是真的在聽我說話、在了解我,這跟其他大人很不一樣。」楊皓傑回憶,那是第一次,他感覺到「自己不是誰都放棄的人」。
這份被理解的感受,就這樣種在他心裡。升上高職,他選了汽車科,原本只是想學點技能,不再惹事。但在過程中,他開始思考未來的方向。直到上了大學,進入社工系,他才真正確定,「我想成為像當年那兩位老師一樣的人,陪伴那些跟我以前一樣、迷惘又無處可去的少年。」
大學畢業後,楊皓傑沒有選擇到都市發展,也沒走進公部門,而是選擇回到他的家鄉│金門。
「金門的青少年資源真的很少,尤其是針對中輟生、邊緣少年,或是在學校待不下去的孩子。」他語氣平穩,但語氣中藏著沉重。
許多青少年放學後在外遊蕩,漫無目的,夜裡在街頭、公園、便利商店徘徊。不是他們壞,而是沒有地方去、也沒有人願意理解他們。
於是,楊皓傑創辦了「漂丿少年家」,希望這裡成為一個「靠岸的所在」│讓這些漂泊的孩子,有地方坐下來,有熱茶喝,有人問他一句:「你今天好嗎?」
對青少年的服務,不只是輔導他們改過自新而已,更重要的是先讓他們感覺到安全與被接住。
協會成立至今,已經接觸不少孩子。有些孩子剛來時沉默寡言,滿臉戒備,但幾次下來,他們會自己來敲門,有時什麼也不說,只是坐著滑手機、吃碗泡麵,就像真的把這裡當成第二個家。
楊皓傑笑著表示,對他來說,那就是一種信任了。
在這條路上,他從來不把自己當作要「拯救」誰的人。他們沒有要拯救誰,只是想陪他們走一段。他相信,改變從來不是外力強加,而是從被理解開始。
在資源匱乏的環境裡,他和一群志工與夥伴,用最簡單的方式守著這個空間。沒有華麗的設施,也沒有豐厚的補助,但有的是一群相信陪伴力量的大人們。
只要有地方可以坐、可以笑、可以放心喘口氣,那他們就會記得這裡,也許有一天,他們會再來找他們,帶著新的自己回來。
他正在做的,也許是最小的事,卻是金門這座島嶼上,最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
楊皓傑自己是漂過的人,所以他知道,那種找不到方向的感覺有多可怕。
楊皓傑說,漂丿少年家從來不是要改變孩子的人生劇本,而是希望在他們最迷惘的時候,至少有一盞燈亮著、有一扇門開著,有人等他。
金門的夜晚依舊寧靜,少年們的未來依舊充滿變數。但因為有了這樣的一個據點,有了願意「陪你等天亮」的大人,或許,他們就不再那麼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