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歷史、感受記憶 八二三戰史館打造沉浸式戰地故事

823戰史館重新開幕典禮。(呂肇中攝)

823戰史館重新開幕典禮。(呂肇中攝)
為重現金門戰地歷史風貌,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昨(11)日舉行「八二三戰史館開幕啟用典禮」,歷經一年的整修工程,全新登場的戰史館融合科技展示與人文敘事,不僅導入「天空劇場」沉浸式影音體驗,更以軍民共同的集體記憶為主軸,詮釋八二三砲戰的歷史價值與文化深度,讓這段國家歷史更立體可感,並能持續感動後人。
開幕典禮現場莊嚴隆重,貴賓雲集,與會嘉賓包括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金門縣政府秘書長陳世保、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金門縣榮民服務處處長劉信義、金門縣議會王國代議員、金湖鎮公所鎮長陳文顧、金湖鎮民代表會主席蔡乃靖、金門縣政府觀光處副處長何桂泉、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陳龍安、中華民國八二三戰役戰友總會理事長黃奕炳中將,以及曾實際參與戰役的海軍洛陽艦連城珍下士、陸軍六○六營第二連林石諒上等兵、第十師通信連陳卿上等兵等人,共同見證戰史館的新風貌與新使命。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黃子娟表示,金門長期作為國軍防禦前線,八二三砲戰是戰地歷史中最具代表性的戰役之一。為使後人能夠更深刻理解當年軍民的處境與精神,金管處特別以科技展演方式,結合敘事導引與情感連結,打造全新八二三戰史館。此次更新工程,除展示空間全面翻新,也首度導入圓頂式「天空劇場」影像空間,透過360度沉浸式影音體驗,讓觀眾彷彿置身當年砲火連天的現場,親身感受戰爭帶來的衝擊與堅韌不屈的意志。
更新後的戰史館突破傳統軍事博物館的制式框架,展覽策劃納入前線官兵、金門居民、官兵遺孀、新聞記者等多元視角,展現八二三砲戰背後複雜而深刻的集體記憶。從戰地生活、軍民互助,到家庭破碎與個人創傷,透過實物、影像、聲音與文字呈現,使觀眾不只是「觀看」歷史,而能「進入」歷史,感受每一位參與者的生命片段。
黃子娟強調,金門國家公園多年來致力於戰地文化景觀的保存與活化,包含軍事遺址的維護、戰地建築再利用、舉辦紀念活動與文史展覽等,皆希望透過多元方式讓歷史「活起來」。八二三戰史館是金門戰地文化資產中重要的節點,此次整修不只是硬體升級,更是在歷史敘事與文化價值上大幅深化,期望成為連結過去與未來的重要平台。
除展館本體啟用外,金管處亦同步於中山林遊客中心第一視聽室舉辦「八二三之後,那些被留下來的人」歷史記憶分享會,邀請文史學者、《春閨夢——那些被留下來的女人》作者王瓊玲教授與民眾對話。王教授長年研究戰地女性與充員兵家庭,透過採訪與紀實書寫,還原在大歷史中經常被忽略的平凡人物——如因戰爭失去丈夫的年輕妻子、異地從軍的臺籍青年——以溫柔筆觸述說她們的傷痕、等待與堅強。
王瓊玲教授表示,歷史不該只被記憶在軍事行動與政治決策中,更應記住那些沒有被載入課本的個體命運與情感經驗。透過《春閨夢》中的女性故事,她希望讓觀眾了解,戰爭不只是男人的戰場,也深刻改變無數女性的人生,這些故事同樣是八二三記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戰地文化的保育、詮釋與推廣,期望透過如戰史館這類空間,成為全民歷史教育的基地,也讓金門作為戰地前線的集體記憶能夠跨越時代、永續傳承。邀各地民眾在今年八二三戰役紀念日前夕,走訪金門、走入戰史館,一起用心感受和平得來不易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