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頒贈金醫王世典院長榮譽縣民證 表彰推動多項改革 強化在地醫療及長照服務

縣長陳福海(左三)親自頒贈「榮譽縣民」證書給金門醫院王世典院長(右三)表彰他對金門醫療發展的傑出貢獻並合照。 (莊煥寧攝)
縣府為感謝金門醫院王世典院長對在地醫療發展的傑出貢獻,於昨(15)日由縣長陳福海親自頒贈「榮譽縣民」證書,表彰其任內推動多項醫療改革、落實醫療在地化,並積極促進醫療合作,對金門醫療品質提升與和平發展均具深遠影響。
王世典院長與其夫人昨日下午在副院長陳根雄、秘書陳素嬌陪同前抵縣長室,受到縣長陳福海親切接待歡迎,縣府衛生局長蔡建鑫、民政處長許慧婷、綜合發展處長王中聖等主管在場陪同。
陳福海縣長表示,王世典院長不僅在專業領域表現卓越,更能與中央溝通協調,是串聯縣府與衛福部之間的關鍵橋樑。王院長自111年9月1日上任金門醫院院長以來,推動多項改革,包括設立西半島門診中心、爭取醫療設備升級、強化在地長照與急重症服務,均展現強烈使命感與行動力。
縣長陳福海指出,金門醫療長期面臨結構性問題。自1997年起即投身醫療政策,他深知金門因市場規模小,難以留住優秀醫事人才。過去三方共管模式導致責任歸屬不清、效率相對較低。因此他上任後積極爭取中央支持,成功獲得新台幣12億940萬元用於醫療基礎建設,並在人事制度與待遇方面做出突破,以提升醫護人員留任意願。
在晤談中,王院長也提及,自己剛到金門時為招募醫生傷透腦筋,但在縣府支持下,如今金門醫院護理人員待遇名列部立醫院前茅,未來更計畫增設托育中心、健身房與員工餐廳,營造友善職場環境。他謙虛地說:「金門醫院真的很好,未來一定會更好。」
除了醫療政策,陳縣長也談到金門在兩岸關係中的特殊角色。他指出,金門不該再被視為戰地,而應成為「和平試驗區」。他認為金門是貨暢其流的關鍵節點,必須回歸理性務實,不再成為兩岸對峙前線。
陳縣長也提到推動一系列重大建設與發展藍圖,包括:親自參與金門自大陸引水長達16公里的工程,歷經50年來罕見的大旱而不缺水,證明政策的前瞻性與可行性。同時成功推動經濟部增設發電廠,解決金門長年電力不足問題。目前也持續推動「金門國際醫療特區」,藉由修法開放國際醫療服務,將廈門、福建乃至全球作為潛在市場,預期每年可吸引數千萬人次醫療旅遊人潮。
在醫療政策上,王院長的施政成果亦廣獲肯定。根據衛生局統計,王院長任內促成多項重大突破:成功爭取金門醫院成為職業傷病診治網絡醫院,並推廣「虛擬健保卡」,實現離島醫療數位轉型。與陽明交大合作培育偏鄉醫療人才,推動「行醫醫定行」課程,強化未來醫師對離島醫療的認識與參與。通過國際醫療與觀光醫療機構評定,以「生殖醫學」為發展重點,吸引兩岸患者並提高金門國際能見度。成功爭取健保住院給付加成,並採購神經外科顯微鏡與脊椎微創設備,使腦傷、脊椎病患後送比例降低達80%。將金門醫療服務納入IDS轉型計畫,聘用返鄉醫保生,降低對外部支援依賴。積極推動長照3.0,規劃住宿型長照機構,實現社區照顧網絡與居家醫療整合。支援五鄉鎮衛生所、矯正機關與養護機構醫療門診,並提供場地與人力協助公益團體,強化公共衛生與健康宣導。此外,金門醫院也於112年通過地區醫院評鑑,並獲得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評定,整體設備與服務水準已達區域醫院等級。
陳縣長對王院長的貢獻表達由衷敬意,並期勉全體醫事人員持續發揮「痌瘝在抱、醫者仁心」精神,共同為提升金門醫療環境而努力。他也承諾將全力支持金門醫院興建第二醫療大樓,解決空間與停車位不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