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學及技專校院校長會議在金門
在全球化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創新與人才的培育,實為國家競爭力之關鍵。而高等教育機構作為國家社會知識創造與傳遞的基地,其品質良窳,是各大學校院與技專校院必須共同承負的社會責任。爰此,近年來,由國立大學、私立大學與私立技專校院協進會共倡舉辦,教育部、國科會等相關單位指導之校長會議,分別將國內最高教育機構之首長各齊聚一堂,探討高等與技職教育之興革議題,並由與會之成員提出相關建言,直接與主管教育、科學之政府首長共同討論,為往後之教育理念、教育政策共商可行之法,此會已成為教育界之年度重大會議廣受各界重視。
如此重大之會議,往年由國立、私立大學或技專校院協進會分別舉行,每年各選一所學校輪替舉辦,提出重大建議與宣言。今年,由獨立設校僅五年餘之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同時獲得主辦權,廣邀國內一百五十五所大專校院之校長及教育部、國科會等單位長官齊聚於金門,將於本月22日至24日於甫落成之金門技術學院圖書資訊大樓舉行。此盛況不僅是台灣各大學所未見,亦將是文風鼎盛的金門數百年來共聚最多「博士」級教育首長之第一次,而教育最高指導單位教育部幾乎全員動員,從部長至司長、科長等共四十餘位與會,可見此會議之重要。
本次會議以「橋」為主題,望能構思建立文化的、學術的、高教的、技教的、產學的、二岸的連結與發展。並以「人才變革,形塑創意國家;道德重建,共創有品社會」為標的探討,認為在全球競爭的年代,高等教育的經營應同時具有全球化的思維高度與在地化的關懷理念,全力發展一個3C(creativity-character-contribution)的高等教育產出,以與國際接軌的創新性教學研究,培育具競爭力的優質人才,提升對國家社會的貢獻。而會中將針對當今全球受到金融海嘯的衝擊下,所造成二十一世紀以來前所未有的失業浪潮的議題深入討論,且將自勉,這些擁有全國最優秀人才的高等學府,應責無旁貸地思考如何快速地解決當前的經濟危機,並戮力集中力量培育未來人才,讓我國的大學生擁有改變未來的實力,將道德力、創新力、自學力、宏觀力與就業力等五項實力並備,以達成具備現代公民基本教養與符合普世價值之能力。
當今國內高等教育在人口結構改變及學校快速擴充下已經面臨瓶頸,而金融海嘯的衝擊中,近來各科技大廠紛紛裁員或減薪的危機,正反映以往科技教育與科技產業基礎研發不足的效應。台灣站在世界村的一隅,是無法漠視全球性經濟與生活環境變革的事實。高等教育實則應立足於前瞻性、未來性與多元性的認知中,將教學的重點從「內容」轉移至「過程」,引導學生「如何學」(learn how to learn)取代「學什麼」,啟發大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充實人文知識、培養具國際觀與文化理解的能力。進而在培育學生具宏觀、務實的基本能力上,鼓勵其探索生涯,並建立企業回饋平台與未來能力指標,以縮短產學落差。
金門位處大陸閩南沿岸,因海峽的距離讓金門與台灣、大陸間有著千百年來特殊的際遇,但百年來的社會巨大變革卻未淹沒金門閩南文化與僑鄉的特質。金門技術學院以研究島嶼生態及閩南文化、僑鄉文化、戰地文化,興盛地方產業自詡,今日承接如此重大教育會議的舉辦,在在顯示即將改名金門大學之正確性與正當性。未來正名為金門大學,除更能對外廣推金門之特質與美好,亦將是連接兩岸經濟、文化與學術之「橋」。這是金門人的福氣,也將是兩岸特殊歷史與空間下的最佳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