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君之惡其罪小逢君之惡其罪大
陳水扁家族被控貪污、洗錢案經特偵組起訴求刑,被起訴的十四人當中,具有公務員身分者計李界木、馬永成、林德訓、陳鎮慧等四人,分別以收受賄賂罪、貪污罪、洗錢罪、偽造文書罪等遭到起訴;加上之前經台北地方法院以圖利、洩密等罪判處十年徒刑的前調查局長葉盛茂,總共五人;他們不論是政治任命的官員或者是常任文官,都曾受到前總統陳水扁之眷顧提攜,所以其犯罪即使出於無奈,但犯行明顯,當無爭議,實乃國家之恥,也是公務體系的悲哀,值得省思。
我國政治文化受儒家思想影響至鉅,自古以來,孔老夫子所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深植人心,因此在那個朕即天下的時代,君、國不分,君主就是國家的具體表徵,所以忠君就是愛國,歷數千年奉為傳統美德。然自民國肇建,國家邁入民主共和之林,總統透過定期民主選舉產生,執政者乃人民委以管理之權,而國家設官分職,經理政務,公務人員理應效忠國家憲法,遵循法律辦事,不論大官小吏,應各守職司,實心任事,以符服務人民之旨。惟在儒家忠君思想薰陶下,國民黨執政時期,「忠黨愛國」與「效忠領袖」成了孿生兄弟,致黨國不分,領袖居於國家之上。及至首次政黨輪替,民主轉型在望,豈料主政者濫用權勢,以權謀錢,改革竟成了貪污的淵藪,使「愚忠」扈從之公務員蒙受牢獄之災。
長久以來,官場文化存在著不少陰暗面。權力使人腐化,權力愈大、誘惑愈強,所以握有權柄者,若禁不起誘惑,起了貪婪之心,為遂私欲,則無所不用其極,常見者以培植心腹,拉幫結派,納為親信,視為家臣或家奴,形成共犯結構,繼之闢巧門、鑽漏洞,上下其手,染指公帑,營私舞弊,強索納賄等不法勾當;一旦犯行敗露,主子一推二賴,心腹親信便成了代罪羔羊。這次陳水扁家族被依貪污、洗錢罪起訴,其心腹親信馬永成、林德訓、陳鎮慧等三人受到牽連,分別被押偵辦起訴,他們事主以愚忠,奉示行險,協助扁家將公款轉入私庫,自己沒撈到半毛錢,卻換來牢獄之災,這種失去自主理性判斷力,出於無奈、奉命行事的親信幕僚,雖犯行可議,然其情可憫。
陳水扁家族弊案發展至今,扁家父子媳婦,把責任推給吳淑珍,吳淑珍接受偵訊時,卻對所有弊案一概否認,並將責任全推給身邊親信;國務機要費案、南港展覽館案,全盤抵賴,對企業家給四億佣金,硬拗是「政治獻金」;陳家這種利用親信家臣作為貪污的工具,搜括錢財歸自己,案發責任推給部屬,圖謀由渠等頂罪的醜陋心態和惡劣行徑,在林德訓一干人等吐實招供後,已經圖窮匕見。陳家這一幕濫權、貪瀆、玩法,自家吃乾抹淨,卻要部屬頂罪的兔死狗烹戲碼,足為政治人物與公務人員引為殷鑑。
孟子告子下篇有嘆王道不行,諸侯、大夫皆無道之章句,謂「長君之惡,其罪小;逢君之惡,其罪大。」意指助長國君的惡行,罪比較小;逢迎國君的惡行,罪就比較大。所以,身為公務員者,應知效忠於國家和法律制度,奉公守法,廉潔自持,守正不阿,勇於任事,以盡公僕責任;尤應認知行政倫理之義,依法行政,堅持原則,不以愚忠「長君之惡」,不曲法依附於濫權者陷「逢君之惡」,唯其如此,始能重建政治清明的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