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大三通後的金門

發布日期:
點閱率:754

兩岸直航已於12月15日正式啟動,這無疑是兩岸關係又一次大進展;對金門而言,卻如同洗三溫暖般的感受;冷暖一瞬間。甫從2001年元月1日,金門、馬祖與對岸開始實施小三通,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與評估,一般人對於其過度的身分限制而有一種「通三小」之感慨,時至今年(2008年)6月19日,行政院會通過「擴大小三通」的實施方案,取消所有對小三通身分的限制,未來只要持有兩岸入出境有效證件的台灣民眾或外籍人士,都可以利用小三通往返兩岸,讓台灣民眾多一個便捷管道。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當時指出,在馬總統就任的蜜月期內執行擴大小三通政策,使真正進展到兩岸全面性直航的政策往前邁出一大步,同時也為金馬地區發展帶來多一些幫助。賴主委又說明「擴大小三通兩個重要意義,第一是照顧金馬民眾的利益,讓金馬地區的民眾透過周末包機和平日包機過渡到兩岸直航。第二提供台灣人民往返中國大陸多一個渠道,小三通正常化是先行指標,就兩岸關係而言,可以彰顯政府推動兩岸經貿正常化的決心和步驟。」並表示政府會關照、繁榮金馬地區,全面開放小三通的措施雖然是短期性的措施;但對於金馬地區中長期的經濟建設將由經建會召集相關部會,在三個月內通盤檢討,讓金門、馬祖變成具有國際吸引力的地方。這些話言猶在耳,然至今已歷六個月,中央相關部會是否已通盤規劃檢討出一套發展離島經濟方案?地方鄉親鵠立般引頸企盼著,癡癡等候好消息的同時,全面性大三通驟然實施,蒞金旅客頓時驟減,餐飲、旅遊與相關產業等遭受到極嚴峻的衝擊,這更使我們期盼中央建構金馬地區的發展藍圖能早日發布。毫無疑問,大三通對台海兩岸政府與人民來說,象徵著未來兩岸關係持續朝和諧的方向發展,但金門等離島的發展也不容有一天的耽擱。
前些日子,全國大學校長會議在金門召開,教育部表示若開放陸生,允諾金門技術學院先行試驗招收陸生來金就讀,以作為逐步擴大實行兩岸交流的利多政策,讓兩岸教育接軌,同時催生金門大學島之形成。這是金門發展大未來的一個重要環節。然而從眼前的現實角度觀察,兩岸人民及夾處兩岸間的金門人,又該如何看待兩岸的大三通?相信此刻,金門人都有一種複雜而難解的感受;一方面,長期扮演兩岸中介角色的金門人,自然樂見兩岸的和解與對話,可是另一方面,卻也不免憂心,兩岸大三通之後,金門的利基何在?才剛取消身分限制的金廈擴大小三通又將何去何從?作家龍應台也於12月25日在「金門高峰論壇」上倡議「金廈自決」說,兩岸學者也認為;金門應排除政治禁錮,與廈門共組「金廈生活圈」,也有學者認為金門可成為「特區」,研訂整合各相關法規以突破限制,來因應未來兩岸發展的需求、促進地方發展。至於在地的金門人之想法如何呢?普遍的感受都認為;整體而言,中央為了以保護台灣安全為由,金門一再受到漠視與不合理待遇,而且有逐漸被遺忘、忽視而成為邊陲小島之疑慮。儘管如此,我們仍然期盼中央的正視與關懷。
在2008政黨再次輪替後,馬總統在八二三砲戰五十週年在金門發表談話,提出了「深耕和平思維,強化自衛實力」的主張,讓金門從二十世紀的兩岸殺戮戰場,蛻變成二十一世紀台海的和平廣場。提出許多有利地方發展的政策,為所有期盼金門發展的人士描繪出心嚮往之的美麗願景。希望各級官員們立即將這些真摯承諾付諸執行,才能真正體現金門人的期盼,為大三通後的金門未來有所交代。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