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金門兩個區塊﹐共同的鄉情營造
──解構二○○八年度「金門十大新聞」與「鄉訊十大新聞」
二○○八,被視作「翻天覆地、巨變連連」的一年,台北《中國時報》社論〈告別二○○八〉直指「這是震撼與意外多到讓人招架不住的一年,也是動盪、衰退與不安讓全球深受其害的一年。這一年對台灣而言有四大主軸:政權輪替、兩岸和解、金融風暴與扁案交鋒,其中充滿了艱距挑戰,也是對台灣的挑戰。」在這樣驚變、混沌的氛圍下,國際媒體選出「變」(change)為年度代表字,台灣媒體則選出「亂」為年度代表字;導演吳念真則以「茫」字道盡無所適從的人心。亂世與變局,從國際、台灣到金門,也少不了各領風騷的人物,美國《時代雜誌》的年度風雲人物是第一位黑人總統歐巴馬,台灣《壹週刊》的年度風雲人物是電影《海角七號》的導演魏德聖,金門《金門日報》的鄉訊風雲人物是以政治漫畫騷動扁案的新聞漫畫家季青。
從國際局勢看台灣,又從台灣、兩岸變局看金門,透過金門日報社的二○○八年「年度金門十大新聞」、「年度鄉訊十大新聞」,提供了我們一個觀看、觀察金門過去一年政治、社會脈動的窗口,也得以解構出「一個金門,兩個區塊」,卻有著共同鄉情營造力量匯聚的金門。
金門日報社經由網路票選產生的金門「年度十大新聞」依序為:一、李縣長重申建金門大橋決心;二、手握遠航機票地區民眾套牢二千多萬;三、烈嶼設立博奕產業九成二贊同;四、金門外配離婚率金台高居第一;五、金門首座海水消防栓救災系統啟用;六、金酒投資遠航案議會未通過;七、金門馬拉松兩萬三千多人競跑;八、小三通客船發生火燒船十九名船員全獲救;九、金酒捐千萬人民幣賑濟川災;十、二○○八世界金門日在廈門登場。
金門日報社經由鄉訊版選出的金門「年度鄉訊十大新聞」依序為:一、世界金門日在廈門登場;二、紀念八二三戰役五十周年;三、金馬解嚴和平嘉年華會;四、海峽兩岸金門同鄉會年會;五、金嶝攜手護縣府舊址群;六、馬總統接見金門同鄉代表;七、南洋金門幫崛起掀話題;八、旅台葉婦命案凝聚鄉情;九、金門鄉情網連結金門人;十、金門鄉訊人物組聯誼會。
一聚焦島內、一輻射島外,金門兩個年度十大新聞,除了共同選出「世界金門日在廈門登場」外,其餘事件無一重複,這是不同訴求屬性、方向產生的必然結果,但也形成了「互補」作用及反映了身處在不同地理區塊對待家鄉事務的不同鄉情傳達方式。
金門「年度十大新聞」可以看出,島內的金門人對民生、建設議題較為投注,建金門大橋、博奕產業、金酒投資遠航等都是,其次社會議題如遠航爆財務危機波及民眾權益、外籍配偶高離婚率、小三通客船火災等,最後是公益與社會活動,如金門馬拉松開跑、四川賑災及世界金門日。
金門「鄉訊十大新聞」可以發現,島外的金門人較看重旅外公共事務參與,世界金門日、紀念八二三戰役、金馬解嚴和平嘉年華會、兩岸金門同鄉會年會等都是,其次是鄉情事務的推動,如保護大嶝島上金門縣政府舊址群、架構金門鄉情網、組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等,社會事件如旅台葉婦慘遭割喉的命案也受到矚目。
無論在島內或島外發生的金門訊息、事務,隨著金、台之間或與大陸、南洋間的政治氣氛轉變、交通熱絡,也因著網路資訊高速公路的往來密切,早已打破了過去的封閉型態,從這次不分島內外,高達二萬一千九百零四人上金門日報網站票選年度金門十大新聞即可窺見到一股豐沛的金門人氣,也足以說明,以「母島」金門為中心的金門鄉情訊息網絡早已匯集而成。島內的金門人關心島內事務也關心島外鄉親的想法,島外的金門人投 注旅外事務也關切家鄉動靜。因此,就訊息的快速連結與情感連繫面而言,觀看的角度縱有所異,但金門模糊的鄉情疆界已然被突破,有了清晰的歸屬。
告別被驚濤駭浪打得跌宕翻滾,交雜著痛苦、掙扎與蛻變的二○○八年從世界、台灣、兩岸再拉回金門,透過年度金門十大新聞及鄉訊十大新聞的內容裡,少了惡質的政權與金權纏鬥,也不見混濁的貪婪與八卦,我們看到的是台灣社會少有的鄉情、鄉親力量在金門存在、滋長,我們也看到了「一個金門,兩個區塊」的共同鄉情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