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攻錯也要有道

發布日期:
點閱率:723

所謂見賢思齊!不但是勉世之正言,更是施政之要道!也只有如此,才能打開我們的心胸,面對全世界;也只有如此,才能打開我們的視界,別讓海島國狹隘、只看眼前的習性,絆住我們前進的腳步!但是攻錯也須有道,才不至於事倍功半!
天下雜誌出版了一本「芬蘭的一百個社會創新」,由實際參與芬蘭崛起的政府首長和國會議員,親自動筆寫下他們當時的想法和做法,因此這本書非常具有啟發性。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歸納出國家興起的三個原因:一、政治透明化;二、投資在教育和文化上;三、培養人民的愛心、公德心和自尊心。台北陽明大學教授洪蘭女士將其翻譯成中文,使我們更可從這書中,得到一種非常明確的意念,那就是說唯有深入問題的本質,才能掌握問題的關鍵,這就是攻錯之至道,而不致重複踰淮為枳的歷史宿論。
「十九世紀的財富在土地,二十世紀的財富在勞力,二十一世紀的財富在腦力」,因此我們特就教育項目上來探討。教育本就是一個國民素質、競爭力之成敗動力所在,但面對這老生常談問題,芬蘭有一句名言:教育是芬蘭的國際競爭力。從20世紀60年代起,芬蘭就開始大力普及9年制義務基礎教育,並實行免費高中和高等教育。芬蘭教育經費在國家財政預算中所佔比例高達18%,僅次於瑞典,名列世界第二。
芬蘭教育的成功其實要有很多的配套措施,且以交換學生項目來談,芬蘭更是目前歐盟國家中,交換學生人數最多的國家。交換學生有很多人以為是浪費公帑,其實它的效益是長遠的:它使文化交流,增加國與國人民之間的了解,打開學子的胸襟,同時它也是一種政治投資,這個道理任誰都知道;但有多少人能去執行呢?且就以我們台灣早期對僑生之優惠,只要一碰及意識形態問題,任何公共政策就沒有任何討論空間,以致教育中華文化中心被中共後來居上,不但影響海外華人對兩岸之親疏,更因中華文化教育重心被中共拿走,更嚴重影響海內外華人對「正體字」與「異體字」之使用率,凡此不知掌有政治決策權之諸公可曾想過?
而芬蘭教育成功的另一個配套措施就是圖書館的普及性,在寒冷的冬天,甚至是不必出門去借書,圖書館可以送書到府。這種重視閱讀,深知閱讀之重要性,本報曾論述過:重振金門,唯有重振讀書風氣!而不是整日沈迷於不可考、不可知,甚至是一些文化掮客自編之「故事」,除貽笑大方外,不知尚有任何意義,是以如何重振讀書風氣,無疑是我們在攻錯之關鍵所在。
一九三九年,蘇聯對芬蘭發動「冬季戰爭」,人口稀少、國勢衰弱的芬蘭,只能用土法煉鋼的「莫洛托夫雞尾酒」加以對抗。進入二十一世紀,芬蘭人不再以「莫洛托夫雞尾酒」對抗俄國,而是以諾基亞(NOKIA)手機征服俄國,甚至征服了全世界,芬蘭已成為全世界最具國家競爭力的國家。
芬蘭的「社會創新」橫掃全球,兒童閱讀能力居全球冠軍,「無貪腐體制」成為芬蘭清廉政治的指標,社會福利政策幾乎達到了馬克思的人道主義境界。為什麼在短短三、四十年間,芬蘭就能「超英趕美」,快速脫離貧瘠與歷史的泥沼?不正是我們重振金門之思考處嗎?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