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產業是我們的選項嗎﹖
爭論十六年的「博弈條款」,歷經三任總統,在當前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這個論戰不休與充滿道德爭議之離島建設條例修正案,終於在立法院完成三讀,賦予離島博弈除罪化的法源,只要地方辦理公投且經半數以上公民認可,即可申請設置賭場。本報已於日前提出,金門是否發展博弈產業應進行深入思考之初步意見。「要給斯土斯民什麼樣的未來?」正是吾人必須重新審視的議題。
這個條款,是離島經濟發展之萬靈丹?還是丟棄傳統勤樸價值之萬惡淵藪?交付公投表決結果,是否即是民主的最大展現?要將金門無形的文化寶藏、實質的美好環境與生態島嶼付之於「賭」字?金門人數百年來傳統的「賺慢錢」訓示,不以眼前短期利益為目的的態度是否將轉變?當同樣是離島的澎湖,將未來發展押在興建賭場上,把博弈產業視為振興經濟的理所當然條件時,我們也要隨之起舞?還是應靜觀其變、冷靜以對,以當前既定之休閒、大學島、生態島等文化觀光產業發展為目標職志?
十多年前,興盛一時、風靡全台的葡式蛋塔造成旋風,一窩風式地於全台各地成立店家,然而,當流行已過買氣頓時下降,紛紛吹起倒店風;又如,當年網路公司快速增加、集資且上市,卻在短時間內泡沫化的歷史教訓殷鑑不遠。「賭場拚經濟」的夢想恐怕亦復如此。首先,我們要瞭解,博弈事業就像其他產業一樣,是受到經濟市場制約的一部份,當供給快速增加時,需求卻減緩,產業的利益將減損甚至無利可圖。近年來東亞各國大量開放博弈事業的經營,目前已呈飽和狀態,加以全球性金融危機所引發的經濟衰退、需求大減,博弈事業經營的黃金時期早已過去。澳門近年傲人的經濟成長主要依附賭場經營所帶來的利潤,平均所得快速超越香港,稱羨於各國。但是,高稅收與經濟成長的背後事實上隱藏了社會價值觀變遷的重大轉變。例如,澳門大學畢業生的收入低於賭場發牌員工,結果引發了學生棄學就賭場業之風氣,傳統價值瞬時改變。而澳門所帶來的賭場觀光人潮,實際上多數來自大陸內地,且以短暫的消費行為為主,當2008年全球經濟問題引發時,原先消費人口驟降,當然連帶引發澳門博弈事業的泡沫化,六家博弈股2008年平均跌幅即達80%。
此外,在博弈事業經營面上來看,觀光賭場的設置至少需有交通發達、國際化之便利性,觀光、娛樂化的多元商圈是基本要求。本次通過之法案,初期僅計畫開放一至二張執照,其中,澎湖準備全力以赴爭取,然其島內國際觀光化的基礎建設與相關配套法令均非短期內可完成,即便核准設立了,利與弊亦非未來幾年內可清楚預期。
而必須注意的是,博弈所帶來社會的無形轉化,其所耗費的成本可能更高,數代所遺留的珍貴社會與文化資產或許就此影響,難以回復。根據研究顯示,美國與賭相關的各項稅收,為每個美國成人每年所帶來的效益並未超過56美元;但是,每個美國成人每年卻必須平均負擔美金112元到338元之間的社會成本。與澎湖同為離島的金門,以傲人的自然生態與豐厚的文化資產自詡的「金色之門、東方瑞士」,是否就此急於趕赴這個專車?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祖先曾經有的「賺慢錢」看法,應自有其重大的訓示意義。
在此仍須呼籲,我們要不要引入國際賭場雖由縣民共同投票決定,然在舉辦公投前,必須要完完整整將利與弊全部攤在陽光下,讓縣民了解,設置博弈產業與否是不可操之過急的。如未經深思熟慮,一廂情願地投注「發展」的利字頭上,忘卻其背後可能的社會成本,應非後代子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