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先行蹄聲﹐贏在海西

發布日期:
點閱率:816
字型大小:

──從兩岸《先行的蹄聲》《贏在海西》的出版看小三通八周年
「筆者於上月曾經親自走訪小三通前往上海,或許小三通的後段延伸行程,因為直航的開放,看似已無商機;但是,以筆者觀察以及實際廈門台商數量而言,小三通仍有其後續發展的可能。金門要發展的成功,主要依賴觀光以及小三通的客群,而其發展還是必須維繫於港口及其機場建設,不然,呼喊再多的陸客來台或是陸客前往金門旅遊都是空談。」〈金廈小三通 絕對有商機〉,昨(四)日台北《中國時報》時論廣場版,英國倫敦城市大學航空管理學博士候選人張邱驊的一篇文章,別於「大三通」後看衰「小三通」的論點,看好「小三通」未來發展前景,他也以數據作支撐,二○○八年七月開放擴大「小三通」政策的同時亦開放兩岸直航包機。小三通旅客的流量由七月的五點六萬人次,直升至十一月的十二點五萬人次,即使十二月十五日兩岸直航航班增加至一○八班後,小三通旅次仍可維持至九點五萬人次。
民間推動了八年後,二○○○年十二月十一日,立法院三讀通過《試辦金門、馬祖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二○○一年元月二日,金門官方的「太武輪」由料羅碼頭航向廈門和平碼頭,二月六日,廈門的「鼓浪嶼」號由和平碼頭駛抵金門料羅碼頭,「兩門對開」,從此突破隔絕了半世紀的金、廈水域,航道重開,兩岸進入「小三通」時代。至二○○九年元月,「小三通」八周年了。八年間,看似平靜風波的小三通水域,實則驚濤拍岸;八年後,看似將受「大三通」衝擊、萎縮的「小三通」,以現勢觀之,仍發揮了無比的發展韌性。
「小三通」,過去、現在與未來,值得再一次回溯、探究。
就在金馬與大陸「小三通」上路後,兩岸各有專書出版聚焦,二○○七年十二月,台北商周編輯顧問公司推出監察院委託出版的《先行的蹄聲:小三通 新絲路》,二○○八年十二月,福州海風出版社推出《贏在海西》。相隔一年時間,兩岸兩本書,同中帶異的書寫觀點,也都某種程度反映了「小三通」的歷史、現況、困境、未來,從另一角度、視野,提供了我們解讀「小三通」的空間。
台灣出版的《先行的蹄聲》書中,針對「政府實施兩岸小三通議題」展開調查的監察委員李伸一、趙榮耀表述道「對於位處偏遠的金馬外島而言,要擺脫戰地的宿命,就必須尋找有利於開創新局的機會與出路,在『小三通』方案的發展契機下,如何促進金馬地區的建設發展與繁榮,增進兩岸良性互動,同時扮演改善兩岸關係的關鍵角色與地位,共創兩岸雙贏的最佳環境,尤為當下重要的課題」;而負責撰稿的實踐大學副教授張火木也直指「金馬因地理位置關係,與大陸經貿往來發展的重要關鍵因素,在於人貨要暢通,如果『小三通」的政策無法有效協助金馬的發展,當『大三通』時代來臨時,金馬的區位發展優勢將減弱,甚至消失不見。」
福州出版的《贏在海西》書中,以第一章〈閩海過帆第一棹〉描寫、觀看金廈海運公司董事長楊肅元的「小三通」切身經驗,也提出諸多存在於金、廈水域間的發展課題,負責撰稿的景艷寫道:「七年多來,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間海上通航的實踐為兩岸海上直航累積了經驗。雙方均用兩岸註冊船舶、掛公司旗,另紙簽注的方式,解決了福建與金門、馬祖之間海上直航的敏感問題,這種模式完全可以擴大到兩岸的其他港口」、「儘管『小三通』在發展過程中給兩岸同胞帶來了如此多的好處,但就兩岸的經貿現實來說,金馬兩地土地和人口很有限,港口和機場的規模設施小,今後即便加以拓展,也仍有很大的侷限。這兩個海島充其量只能作為地方之間的往來管道,根本無法滿足兩岸日益增長的經貿交流的需要」、「一旦和暖的陽光照耀在這海峽的碧波上,兩岸的中國人就會用各種方式投入到這一填溝架橋的工程中去。」
金馬與大陸小三通「先行的蹄聲」拉近兩岸的距離,也開啟了「新絲路」大門,讓不少人「贏在海西」;但從兩岸各自投射出版的《先行的蹄聲》、《贏在海西》的專書中,千帆競渡的榮景背後,「小三通」實則仍波濤險阻不斷、各種現實問題叢生待解,一如昨天張邱驊發表〈金廈小三通 絕對有商機〉文後也要決策官員「動起來」的呼籲,「以走動式管理發現問題,真正走一趟小三通」,才知道問題所在,別當辦公室的井底蛙!」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