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一幅《等待》畫作﹐繪寫著島嶼的時代容顏

發布日期:
點閱率:769
字型大小:

──從〈等待馬英九許玉音再續畫緣〉鄉訊專題報導思索起
「人生最難消受。/就是寂寞的等待。/晨昏的日出日落。/園林的花謝花開。/默默地傾聽時間的腳步。焦急地算計相聚的到來。/噙著淚水相見。/又掩著淚眼分開。/相聚是離別的開始。/離別是另個相聚的等待。/人生有多少個等待。/喜怒哀樂在等待中到來。」
一九九五年九月九日印尼的華報《印度尼西亞日報》周末版副刊刊登了金門旅印詩人莎萍(陳喜生)的一首十二行小詩《等待》;七年後,二○○二年七月,印華作協正式出版了莎萍的《等待》詩集,引發華文世界諸多討論,金門旅港作家東瑞(黃東濤)在〈半個世紀的等待和回眸中〉一文,直指周歲時隨家人自金門遷徙南洋的莎萍的《等待》詩情裡有一種「鄉愁:釋不開的永恆情愫」。而就在詩人莎萍在印尼寫下《等待》的同一年│一九九五。年輕畫家許玉音則在金門畫下了一幅名為《等待》的油畫:黃昏下的閩南古厝、一位倚門望歸的金門阿嬤。這件作品被時任法務部長、今貴為總統的馬英九走訪金門抽空觀畫展時看上,為畫面的情境所動,當即指示購藏,並取得創作者的複製授權同意書,提供全台各少年輔育院(少年監獄)掛展。
〈等待 馬英九許玉音再續畫緣〉,出自二月二十一日《金門日報‧鄉訊》的一篇圖文專題報導,馬英九購藏許玉音的《等待》十三年後,畫家接受總統的邀請,二月十四日西洋情人節、國家文化總會在台北賓館舉辦的「2009新春文薈」場合裡,許玉音終於見到當年買她的畫但未及謀面的馬英九,藉由一本《燕尾風情》畫冊、一張《等待》畫卡的贈予,總統與畫家在浪漫的情人節感動交會。
這是一個動人的《等待》故事。「等待」一詞,幾也成了這一周來金門的「發燒句」;二月二十二日,經由藝術家國策顧問李錫奇策展,來自大陸的劉登翰、李大洲、章紹同、林德鋒透過金廈「小三通」航道專程渡海赴金門文化局展出《越界四人行》,開幕式上,金門縣長李炷烽就以「等待,這是一場漫長的等待」開場;金門縣寫作協會理事長楊清國則以他的著作《兩門幾多相思苦》贈送給苦苦等待許多年才能登岸金門開畫展的大陸人。一如印華詩人莎萍的《等待》詩句,「默默地傾聽時間的腳步/焦急地算計相聚的到來」,「等待」,走過了戰地解嚴,盼到了南洋客歸鄉日、望到了廈門親人團圓時……,世界上大概很少有像在烽火流離、在兩岸邊陲擺盪的金門人這般,一座飽滿「等待」意象的島。
畫面簡單樸實、帶點拙趣、呈現溫暖色調的《等待》畫作,創作者許玉音所要傳達的,畫中真實主角、一位老婦在官裡村「丈夫和兒子下南洋謀生未歸,苦苦盼望和等待」,畫作背後另有「移情」的隱藏,那是對她古崗阿嬤的思念。阿嬤自廈門嫁來金門、大女兒又從金門嫁到廈門,一九四九年兩岸分離後,阿嬤到不了廈門、女兒回不來金門;阿嬤竟日倚門望歸,直到終老。
一件看似照相寫實,卻又意象豐盈的《等待》畫作,觸動了時任法務部長革新法務、也正基於人道觀點倡議金廈直航的馬英九,他決定以法務部名義購藏《等待》,無論之於掛展的少年監獄受刑人、或之於金廈兩岸分隔的親人,老母親的「等待」,勝過獄中鐵牆、超乎政治樊籬。
老婦倚門望歸,「這樣的故事情節比比皆是,但官裡的老婦人卻讓我懷念起古崗阿嬤,一生都在苦苦的等待,有點感傷,所以把她畫下」,許玉音自述創作《等待》的動機,有著時代的容顏、島嶼的宿命,在艱難滄桑的歲月,「等待」成了唯一的出路;而馬英九購藏《等待》的時空氛圍,多少兩岸未歸人正亟欲等待金門與廈門航道重開,因此他以法務部長兼陸委會諮詢委員身分,一九九五年十月、十一月,兩度向政府建言,基於人道面,初期可採「專案許可」方式讓金馬與福建先行三通。馬英九的倡議等待了六年後終於發酵,二○○一年元月,金門廈門「小三通」。
許玉音以金門家鄉特有的土地情感創作出《等待》,馬英九以理解金門人時空背景的心意買下《等待》;十三年後,總統與畫家歷一番《等待》風景後的交會、再續畫緣。島嶼的命運與未來,一幅「無言」的、默默「等待」的畫,勝過千言萬語!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