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再論金門博弈

發布日期:
點閱率:792

自離島建設條例通過博弈條款後,輿論沸沸揚揚,地區媒體亦有廣泛討論,烈嶼鄉公所更決定四月四日針對博弈在內的四項公共政策議題舉行民意調查(諮詢性公民投票)。然而這項決定未來金門子孫命運的重大課題,實不應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倉促從事,因博弈之推動不僅是經濟課題,更有其社會、環境、文化等深層影響,負責任之作法應先進行公正客觀之研究,並將研究結果公開,再經幾次的公聽會、討論會,廣邀相關團體與社區居民參與,待時機成熟後再由縣府辦理公民投票方有其意義。
重大課題之決定最怕資訊不足與意見之偏頗,地區媒體曾幾度邀請議員、商界人士、政府首長等參與討論,其用意頗佳,惟議題多限於經濟層面,加上節目時間受限,往往難以廣泛而深入。除了媒體的討論之外,當務之急,應針對博弈實施後未來可能發生之真實影響,以及全方位之衝擊進行評估,而非僅片面、片段、探討經濟層面的利弊,因為,博弈之推動勢將全面改變金門現況,島嶼環境必然有所衝擊,金門子孫將過著與現今截然不同的生活,大、小金門島嶼的命運也將全然改觀,是好是壞說不定,可以確定的是有好有壞。我們在意的是,好壞的程度、比例、強度,以及最重要的因應之道。
此外,縣府日前曾發佈新聞指出,依「公民投票法」所設計之公民投票,僅有「全國性」及「直轄市、縣(市)政府」二層級,法制上並無鄉鎮辦理公民投票之制度設計,建議採取「民意調查」替代任何形式之公民投票,廣徵民意並求適法。就法制面看,鄉公所確實無「法」舉辦公投,且負責任的政府不在主導民意,而在於提供公正、客觀而完整的資訊。因此我們一方面欣見鄉公所將公投改為民意調查,一方面也呼籲縣府,務須在民眾徹底瞭解政策內涵、規劃方案、衝擊影響,並進行廣泛討論後,方可接續推動公投。
金門現住人口較少,人際關係緊密,鄉親較易受意見領袖所左右,民眾心中之客觀性可能隨之降低,此時,縣府更應扮演中立及資訊提供的角色。平情而論,截至目前為止,縣府在中立立場上尚稱合宜,惟相關資料之提供,交流平台之建立,博弈法規之宣導,還可再加把勁。
我們呼籲,縣府可針對博弈議題委託公正學術單位,如中央研究院、台灣大學等,深入進行研究,範圍涵蓋經濟、社會、文化、環境、治安等面向,探討設立賭場之正反影響以及因應解決之道,研究成果應透明公開,上網提供居民閱覽;其次政府可參照「審議式民主」等模式,巡迴各鄉鎮舉辦討論會或公聽會,邀請研究團隊、專家學者、議會成員、非政府組織、金門社區居民,共同商討博弈議題,讓政府了解各方意見,同時讓民眾獲取完整資訊,激發全體鄉親深層的思考與判斷。如此,有了公開而充分的資訊,待時機成熟後由縣府出面辦理公投,才有其意義,也才是民主的真正落實。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