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金門觀光的藍海策略
觀光是金門發展的核心產業,近來大陸方面雖釋放多項「利好」,但我們必須提醒,莫被短期現象沖昏了頭,在一片叫好聲中,權責單位應持續想方設法,追求旅遊人數的持續增長。我們認為,兩岸政府對金門政策的改變,最能立竿見影,兩岸若能接受並開放金門為「自由行」地區,將是金門觀光業藍海策略的活水源頭,值得各界共同努力。
金門彈丸之島,觀光市場動能淺薄,易受兩岸政府相關政策影響,以去年11月的兩岸直航為例,台灣民眾赴大陸更加便捷後,直接受創衝擊最大的,便是港澳航路與金門小三通。港、澳旅遊業者與特區政府面對直航新局,早嚴陣以待,經長期籌畫,推出各項破天荒的優惠旅遊套餐,以吸引更多兩岸旅客,減少直航衝擊。
相同地,小三通與金門觀光市場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兩岸直航影響,尤其佔金門旅遊市場比例最高的「台客」,面對大陸內地如雨後春筍的各種旅遊行程與優惠套案,選擇更多,自然稀釋了來金旅遊人數。據估計,兩岸啟動直航後短短一個月,台客人數縮減二成,從53500減為43400餘人,其中來金旅遊人數似有持續減少情形;此一短期現象,或有季節淡旺、景氣循環等其他因素,然來自兩岸的旅遊人數減少將嚴重衝擊金門民眾就業與收入,不容輕忽。
期待更多陸客來金旅遊,是振興金門觀光業的關鍵途徑,可是陸客人數卻一直不如預期,雖然不少大陸官員曾宣示要推動來金觀光,加上縣府日前登「陸」促銷,爭來了浙江團3000餘人中轉金門赴台,可是相較於「台客」,「陸客」還只能算「雷聲大、雨點小」。大陸最近「出台」幾項加持金門觀光的政策,如擴大開放其他省市人民來金旅遊,或實質獎勵大陸組團社的補助措施等,理應有不錯的成績,但套句大陸的用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檢視人數增減趨勢即可發現,陸客人數目前仍在每月平均千餘人上下,變化有限,而「浙江團」的增加趨勢能否擴散、持續,亦有待努力。由此觀之,顯然,大陸方面還有些重要政策環節尚未打通。
追本溯源,大陸目前對民眾「出境旅遊」仍有諸多行政管制措施的約束,甚且,對非官方、非團體的「個人」申請件,據傳還有保證金等規定,需事後方能領回。倘若傳言為真,恐怕保證金規定才是問題癥結點,將連帶影響來金旅遊的陸客人數。
其實,金門觀光休閒產業的「藍海策略」不少,其中,當屬兩岸政府在政策上的改變,最能發揮立竿見影之效。
我們認為,繼港澳之後,金門有條件爭取成為中國開放的第三個允許「自由行」地區,且此一目標切實可行、值得努力,因為金門有獨特的閩南文化、戰役史蹟及生態環境,而高品質的觀光資源最適合與「自由行」結合,加以金門的繁榮亦能帶動廈門旅遊市場的「跨越式」增長。
我們呼籲,兩岸各界應極力爭取海基、海協兩會將開放「金門自由行」等相關議題納入下一次江陳會進行協商,也呼籲兩岸共同支持在金廈「先試先行」,讓「自由行」成為振興金門、甚至拉動廈門觀光產業新的活水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