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顧環保與生態全力發展綠色能源
金門從戰地政務轉型到發展觀光以來,地方致力推動各項建設,相對帶動了用電量需求。因應未來中長期「觀光島」、「大學島」、「免稅島」、「醫療島」等目標,考量人口倍增,如何在符合綠色能源政策前提下因應用電量的進一步增加,實為一大挑戰。
台灣已成為全球單位面積耗能最高的國家之一。為因應「京都議定書」之CO2減量要求,2005年「全國能源會議」擬定了再生能源發展目標,預計2025年將達到800│900萬瓩,占裝置容量12%以上,其中,風力發電將達300萬瓩。就我國風力發電研究上,金門其實走在前端,早在1982年即由工研院在田浦進行2部4瓩風力機運轉效應評估,也才有台灣西部沿海湖口、澎湖、麥寮等地機組的設立,帶動了台灣地區風力發電的風潮。資料顯示,金門近年最大10分鐘風速在9.4m/s至15.3m/s之間,平均風速為每秒5.7m/s,均已超過風機最低啟動門檻4m/s,金門地區實在非常適合開發風力發電。目前台電公司正著手在金沙興建兩座2000瓩大型風力發電機組,估計完工後每年可生產1100萬度電力,足供兩千餘戶家庭所需,台電並依澎湖經驗,認為大型風力發電機的地景特色可帶來觀光效益。
雖然風力發電是時勢所趨,但對環境與生態的關注亦不能偏廢,例如,大型風力發電機之葉片,長度約40公尺、轉子中心高80公尺,以此「建物」的高度,設立在海邊極為明顯,就目前選定之設置地點,是否會影響鳥類遷徙與周遭動物棲息,必須審慎評估。另,龐大機組對視覺與環境景觀的改變,是否可能造成眩光、陰影、甚至環境壓迫感,是否有噪音問題,也是地區民眾關切焦點。但目前為止,有關大型風力機組是否影響環境與生態,似仍缺乏相關說明與宣導,這樣的結果,自然反映在金門地方人士的關注,也才有金沙鎮代會日前對發電機組提出的質疑。
透過風力產出乾淨、安全的能源是吾人所樂見,也是金門未來必然的趨勢,我們認為,有關單位如欲投資設置大型機組,實應針對民眾關切的各項議題詳盡說明,以解心中疑慮。此外,我們也認為,就金門以文化、生態與觀光為主軸的發展策略,究竟大型機組的利弊得失如何,值得深入探究。著眼於長遠發展,我們呼籲包括縣府、國家公園管理處與台電公司在內的相關單位,實應儘速針對全島再生能源發展提出合宜規劃,並攜手合作共同推動,在兼顧生態與環境保護的前提下推動綠色能源開發。
我們期盼,權責單位除了大機組的思考之外,也能考量島內地景與聚落景觀特性,嘗試推廣小而美之風能與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方式,並普及於各村落,相信當能更進一步提高綠色發電之經濟效益,並落實生態特色島嶼之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