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改革公務體制宜正本溯源﹗

發布日期:
點閱率:863

媒體報導,浙江「火車專列加小三通」三千人遊台活動,首發團一千人於日前抵達金門。不過,因為金門小三通碼頭只有一台X光行李檢查機、一個電子安檢閘門,一度造成浙江千人遊台團被「卡」在海關,秩序紊亂,部分旅客在久候不耐的狀況下,甚而破口大罵。
看到以上新聞,不知讀者們做何觀感?我們能想到的,或是因多數陸客係首度登陸金門,不了解我方的通關程序,加上現場維持及導引的工作人員不足,是以產生以上的紛亂。事件著實不大,事後也得到適當的疏導與排除;以此再印證馬英九總統之於公務員的「點燈說」,似也有些許收穫。
馬英九總統於日前強調,公務員要有競爭,不能永遠都是「鐵飯碗」,以此呼應考試院長關中之前的「退場機制」說。馬總統更呼籲,公務員不能「不點不亮」,應該「不點就要亮」,最起碼「點了就要亮」。此前,馬總統亦在元旦文告中表示:「每一位公務員都要有像觀世音菩薩那種『聞聲救苦』的慈悲心。」對公務素質要求,任何執政時期都鬆懈過,但今日觀來,卻一點也不「過時」,是否其間有了本質上的缺漏?
馬總統、關院長對公務人員的期許,想多數民眾均咸表認同,但在認同之餘,其合理性、執行力,以及最終的成功率能有多少?卻頗讓人擔憂。現行政務官、事務官、民意代表間的角色定位,以及互動問題迭有爭議;機關中更普遍存在關係進用的約聘僱人員,以及受人詬病的「甲等普及化」等問題,在在箝制著公務員人力素質的發展,如若根本的積弊不除,單單要求公務員「不點就要亮」、「聞聲救苦」實在是件不可能的任務。尤其這些問題既不是短期間造成的,更不可能在一時半刻裡解決,僅是「改革考績制度」、「建立退場機制」,便想看到成績,委實有些緣木求魚。
以前述的千人遊台團「卡關」事件為例。第一線公務員焉不知在應對龐大人流時,會出現措手不及的情形,其有否要求支援設備、人員姑且不論,就其縱使提出了要求,能否得到及時的回應才是關鍵所在。在依法行政的範疇中,處處皆有法條箝制的斧痕。基層公務員當然可以「不點就亮」,當然可以「聞聲救苦」,但誰能保證他能獲得心理上與行政上的必要奧援?有道是,「一樣米飼百樣人」,一套考核制度、標準絕對無法適用所有的公務員,更何況制度、標準還得靠人來運作,誰又能保證所有經手的公務員俱皆無私無我、秉公為民?
公務員拿的是人民給的俸祿,為民興利本屬應當。公務員也是人,人難免會犯錯,卻無礙其履行更高的職業操守及行為標準,只要這項操守準則是公開透明,是令人信服的。只是,現實的狀況達得到這個標準嗎?基此,對於馬總統,以及考試院關院長近期有關人事改革的一些談話,很難不被解讀為,「是中央在恐嚇基層公務員」。試問,嚴格的「退場機制及考績制度」為何不能從政務官及高級文官率先做起?所謂:「風行草偃,其勢必然」。上位者如若僅以最終的結果評斷員工的優劣,才真的是犯了「見樹不見林」的毛病!
總之,小事件有時正蘊含著不變的真理,希望權位者在「治病前」真看得見病灶之所在。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