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學地景重現古道風華
「文學紀遊,故鄉訪勝」,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的「閱讀文學地景」系列活動之「與作家共遊文學地景」,三月至七月開步走,全台二十五縣市中,「南明‧金門‧文學」,金門地區將走出第一步,金門土地、歷史、文學的風景與聲音,在地凝聚,對外延伸,這是一回值得共同投入探索、發現、重建的島嶼文學行動。
文建會主辦,結合國立新竹、彰化、台南、台東等四大生活美學館承辦的「閱讀文學地景」活動,主要用意在透過與全國各地風土人情極為密切的文學作品,讓民眾深度體驗家鄉人文情感,也藉由文學旅遊,豐富對生命、自然與家鄉的深刻體驗,享受詩意的心靈旅遊,再培養全民閱讀風氣,激發地誌書寫並帶動文學旅遊風潮,創造閱讀新美學。「閱讀文學地景」所涵蓋的內容、輻射的能量,正是土地與文學的全民運動。
漢人移墾已有一千六百年開發史的金門,也未在這一波「閱讀文學地景」中缺席,將安排明(二十一)日以一天時間,帶領學員們進入「金門文學地景」的一塊精華區,期盼藉由文學結合文史的力量,進而帶動一條溪流、一處古官道的風華再現。
這項活動的動線集中在圳仔溝、古官道、南明遺跡,主要景點沿著金門西半島的浯江溪東支流│金山池│路亭│賢聚│官路邊│古區│燕南山及燕南書院、太文巖寺遺跡│金門城│古崗南明魯王遺塚、漢影雲根石碣,再繞回次要景點珠山、東沙、東社、官裡、庵前、吳厝、後浦作聚落之旅,最後回到文化局試映金門電影《星月無盡》並進行金門文學與發現金門文學地景的講座對話。
活動規劃突顯了南明與金門這一段重要歷史,藉著古溪流、古官道、史蹟、人文聚落的踏查與文學閱讀,這段行程輻射的,不止是文學地景的意義,也產生了土地與歷史重新閱讀的價值,甚且可以為金門再活化一處歷史文化區域、開闢一道人文旅遊主題路線。
「浯江流域」為金門重要文化發源地,因為這道溪流,揭開了內外交通的樞紐,其分流有二,一為浯江北堤支流,一為賢聚南向的圳仔溝支流,其中圳仔溝流向處也正是明、清時期通往縣治所在金門城的古官道,通過這一古道的賢聚、古區、官路邊、金門城等聚落,可以看到南明兵部尚書盧若騰的賢聚留庵故居及其留下詩詞裡的多處地景,也可以找到金門四大名寺古區太文巖寺的遺址,從古區、官路邊入金門城明朝老街可觸見一座城池與南明、清世糾葛的滄桑歲月,最後自金門城來到古崗村郊外、南明魯王朱以海題留的「漢影雲根」摩崖石刻,可照見魯王自魯而浙而閩,間關海上、漂泊諸島,之於金門與明祚告終的一頁興亡史。
浯江溪支流圳仔溝訴說著金門母親之河的生態多樣性,圳仔溝流域的古官道載滿金門歷史長廊的文化豐富面。古往今來,一條身處荒煙蔓草的溪流、一處人煙罕至的官道,近年經由金門文化局、金城鎮公所偕同賢聚、古區等社區居民的努力投入再生營造計劃,被掩埋的生態、歷史逐漸再現,如今,再經由「與作家共遊文學地景│南明‧金門‧文學」文史隊伍的熱情力量凝聚,打造、再現金門文史地景風華,已充滿了築夢踏實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