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民意﹐凝結僑心﹐厥為施政主軸
──由行政院擬將僑委會裁併外交部談起
報載:行政院研考會擬將僑務委員會裁併外交部,成立外交僑務部,引起海內外金門人反對聲浪。李炷烽縣長順應民意,為此兼程赴台,並與台北市金門同鄉會、各縣市同鄉會齊集在台北向中央政府發出嚴正聲明,同時發起簽名連署請命運動,期盼中央政府慎重其事,不宜卒爾背離僑心。
外界並不全然瞭解,或則存有疑惑,何以僑委會裁併外交部,鄉僑與鄉親會有不同聲音,是海外鄉僑既有權益受到損失嗎?抑或將為寄人籬下海外鄉僑帶來不便或影響?否則,干卿何事,幹嘛動作如此之大?
當然,其來有自,正因鄉僑對此深表關切,一旦裁併以後,勢將嚴重影響政府未來「僑教工作」之推展,亦且可能衍生鄉僑日常「生活動態」諸多困擾與不便。
緣此,凝結僑心,爭取向心,厥為政府當前施政主軸。尤以僑委會不宜輕言裁併。否則將有動搖海外金門鄉僑對國家及家鄉之凝聚力與向心力之慮,茲事體大,不可不慎。
國父曾說:華僑為國民革命之母。如就金門而言,金門素有僑鄉之稱。早在 國父倡導國民革命時期,海外華僑熱愛國家,出錢出力,犧牲奉獻,義無反顧。可謂僑委會之由來,歷史悠久,淵源流長。諸如金沙山后旅外殷僑王敬祥等,曾獲 國父親頒書函獎勉,且有合照為證,史冊斑斑可考,彌足珍貴。茲此金門鄉親為海外鄉僑「下情上達」,陳情保留僑委會,乃應為而為之,自然而然!
再說:僑委會有其核心價值地位。果真予以裁併,不獨有違僑民對於國家之深厚情感,且有將其降格,貶抑僑民地位之嫌。有位旅外多年、事業卓然有成鄉僑就曾坦言:「華僑情有獨鍾,希望僑委會永久獨立存在。遊子語重心長,但願政府充分瞭解」。一語道破華僑愛國、愛鄉更愛家始終如一,不曾改變初衷,政府何須因為裁併僑委會,而讓華僑大失所望。
其實,海外僑社支持政府推行組織再造方案。然而卻也反對裁併僑委會,要問是否一定需要裁併,才算政府推動組織再造嗎?持平而論,保持現狀,利多於弊。也即目前對於涉外僑政事務,可採雙管齊進,功效顯著。反之,對於尚無邦交之國家,也可透過海外僑社或會館,密切進行協調運作,達成推展僑務工作預期目的。特別對於涉及兩岸僑務事項,僑委會有其不可取代性之功能。惟若未來組織型態改變,表面上提高僑委會層級,屆時若與非邦交國家擴展僑務,恐將處處受制於人,甚至面臨阻礙難行之窘境。
對此,李炷烽縣長更進一步表示:在中華民國二十五縣市一百多萬僑胞中,金門現有海外僑胞約佔百分之八十,金門海外華僑人數估計多達七十萬餘眾,由於政府對於金門海外僑社之發展並不重視,倘若來日僑委會與外交部整併,僑委會降格而成外交部內一個局處,屆時主管變成幕僚,不惟海外僑社功能勢必每下愈況,對於僑政工作,也將大打折扣。
儘管政府推動組織再造,旨在肆應國際局勢,提昇國家競爭力,強化政府施政績效,發揮高度行政效率。整體構思無可厚非,政府有權取捨決定。惟若不能有效掌控僑情,凝結僑心,順應民意,忽略民心向背,而將僑委會裁併外交部視為「審慎樂觀」方案,誠然並非所宜,就事論事,何妨再為斟酌。
倘若政策已定,非併不可,也該讓華僑瞭解其中評估原委,因為事緩則圓,還是做到圓滿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