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善用金酒資源引領產業一體俱榮﹗

發布日期:
點閱率:804

金門首創獨步全國的「金酒感恩回饋券」,於四月五日在全縣六鄉鎮(含烏坵鄉)各發放所同步發放。據統計,全縣受惠縣民為八萬五千餘人,實領人數近七萬人,領券率高達八成一;回饋券的發放令縣民們都感受到政府的美意,更希望可以藉此活絡市場,提振經濟和效益。
金門發放「金酒感恩回饋券」雖說是全國首創,但其福利縣民的意旨,其實與一般的福利政策類同,目的都希望能善用公家的餘裕資源,為民眾做更多的事。以金酒感恩回饋券而言,其目的既在紀念「古寧頭戰役六十週年」,更希望這些感恩券可以發揮行銷金門、繁榮地方的最大效益。據悉,前中央發放的消費券,留用在金門者,僅約三成,此固受限於金門產業規模及類別,但相當程度也彰顯,金門的產業環境的確需要更多的提振與激勵。
肇於整體經濟環境的低迷,地區大多數的產業都處於「度小月」的階段;對抗不景氣的方式、作法有許多,但根本上,產業需要實質的激勵卻是不躓的定律。金酒券的發放對地區產業固是種激勵,其效果卻難以普及,此固源於其「實物券」的性質,更大的問題在於缺乏「靈通活用」的設計,導致多數業者就算想搭「順風車」,也無從著手;此或可為金酒下回發券借鑑,但如若金門的產業鏈基本上可以串流,金酒也能以其雄厚的產業實力,帶動地區更多永續就業的機會,引領各類產業的興盛與繁榮。
長期以來,金酒做為金門的產業龍頭,自有其不可抹滅的貢獻,然而,就產業的連動性而言,金門並未如預期的衍生出規模性的上下游或投資性產業;此固囿於體制上的掣肘,相當程度也反映出金酒在地方性產業的扶植上,還可以有更多努力的空間。以金酒回饋券為例,回饋券不應只設定為「紙本」的家戶配酒,其更多的意義在於,如何藉由回饋券的發放創造更多的複合效益。例如:同異業的結盟、創意性商品的開發,乃至於促成金酒券更大的流通及消費趨勢等等;當然,凡事起頭難,但有嘗試就有機會,唯有在積累各類試行經驗的前提下,才可能為成功創造更好的條件。
再者,就營銷戰略而言,企業體首要在確認目標市場。目標市場對公民營事業機構而言,可能有著本質的不同,但「極大化效益」卻是互通的。金酒的包袱除了擔負了營運的壓力外,更應著力在帶動地區產業發展上,此或是「魚與熊掌,難以兼得」的難題,卻不應妨礙金酒引領地方產業向前的積極及主動性。
當然,就發放回饋券的作業本身,仍頗值得稱許的。此回,各作業單位能從發放消費券的經驗中,精益求精,創造出富有金門特色的作業準則,並達到降低失誤率、有效篩選發券對象的根本目的,足資證明,只要肯用心思、反覆論證,萬事斷無不成的道理,縱若是僵化的公部門也能創造出極大化的效益。
總之,願景只是一個起頭,踏實築夢才有意義。金酒的成敗關乎金門的榮衰,對於地區產業,更有著「母雞帶小雞」的根本作用。消費券在金門地區的利用率低,是否亦與金酒未將其行銷利基具體落實到與地區的產業連動攸關?e化時代,我們有著許多行銷工具可用,金酒何妨以更開闊的思維,尋思如何引領金門產業一體俱榮!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