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金門看好金門──從《中國時報》縣市長選情民調看金門選戰與未來
「金門縣今年選情空前激烈,民進黨尚無人請纓,國民黨這邊有意參選者卻高達十二人!」四月七日的台北《中國時報》披露十個縣市長選情民調,並進行分析,以「驚嘆號」對焦「選情空前激烈」的金門,隨著「民調」的浮現,也宣告選戰開打了;在「支持度」、「看好度」的數字背後,金門人更關心的應是:金門往何處去,誰是最佳領航者?
根據《中國時報》「十個非連任縣市長選區民調初探」,金門縣計抽樣訪問五百人,各有意參選人「支持度」依序為:吳成典(11.10%)、李沃士(9.10%)、陳福海(7.70%)、謝宜璋(3.20%)、陳水湖(3.20%)、蔡輝詩(3.10%)、黃怡騰(3.00%)、陳金文(2.70%)、李再杭(2.10%)、李文俊(1.80%)、楊應雄(1.10%)、胡偉生(0.90%);「看好度」方面依序為:陳福海(11.20%)、李沃士(7.30%)、吳成典(6.40%)、陳水湖(3.00%)、謝宜璋(2.20%)、蔡輝詩(1.90%)、黃怡騰(1.30%)、陳金文(0.60%)、李再杭(0.60%)、李文俊(0.50%)、胡偉生(0.40%)、楊應雄(0.30%)。民調中並指出,尚有百分之五十一的民眾未就「支持度」表態,百分之六十四點四未在「看好度」表態。
「民調」,只能供作參考,「民調」與選舉結果的落差在所難免,況且是距離選戰尚有八個多月的初調,中間所存藏的變數,包括黨派、宗親的折衝、整合,誰正式登記為候選人,最後誰會出線,金門的百里侯之爭,目前僅止於觀風向而已。我們驚異的是,小小金門縣,經由民調整理出有意參選年底縣長的名單,竟多達十二人,高踞「十個非連任縣市長選區」之冠,台南縣、花蓮縣才五人,高雄縣、連江縣也才二人;金門頓時冒出那麼多表態有意參選的人,且各擁知名度、基層實力,有前任立委、現任立委、有議長、議員、縣府一級主管、鄉鎮長,也有具全國知名度的律師、地方名嘴,他們唯一的共同特色都是具國民黨背景屬性的「藍」或「泛藍」;因此,在主要政黨對手民進黨尚無人表態下,年底的金門縣長選舉或可預見是一場「看不見政黨敵人」的黨內之戰,一旦國民黨六月依計畫完成黨內初選並提名候選人,屆時很可能在遊戲規則外,再產生出「脫黨」競選者,一場挾「黨派」、擁「宗派」支持力量的慘烈對決,於焉開打。
金門自一九九二年解嚴,回歸憲政以來,已歷四次縣長民選、六次立法委員選舉;大型選舉,從未出現像這次縣長之戰,表態參選人數、姓氏、分佈區域、出身背景如此多元的群雄相爭盛況,從歷史解讀,惟有「亂世」才會「群雄並起」,那麼,看似福利好,環境佳,接近昇平之境的金門怎會處於「亂世」?夾處兩岸,懸而未決的政治定位,國家公園帶來限制與發展的迷思,金烈與金嶝兩條浮浮沉沉的橋,設賭場與成立特區的眾聲喧嘩,土地產權糾葛,遲未拉起振興的觀光與產業……。從另一角度看,金門,還真像個「亂世天堂」。
在兩岸之間的金門,一縣之長,如同一島之主,一船之舵;島主的能量,舵手的方向,終將影響著這座島的色彩與亮度、命運與未來。我們欣喜於有這麼多人才表態要投入金門縣長選舉,這是一股可貴的政治參與熱情;而現階段的「支持度」、「看好度」之外,我們更期待一位無私無我、專業奉獻,以民之心為心,真正「支持」金門,「看好」金門的縣長來掌舵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