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對的方法做好流感防疫﹗
香港出現首例新流感病例,到中國廈門參加鷺港同慶母親節活動的香港代表團,五月二日上午從廈門抵達金門一日遊,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金門辦事處防疫人員特別提高警覺,所幸偵測沒有發現高燒團員,並經清查研判與香港新流感病例接觸機會不大,暫時解除警報。
近期最為火熱的話題,可能就是新型流感的防治了;因為新型流感在墨西哥、歐美等地已然造成疫災,鄰近我們的香港更已確診首位病例,是以在防疫作為上,不得不更加的小心;或是因為先前已有抗煞(SARS)經驗,讓我們對新型流感的預防多了一份警覺,更多了一份信心。然而,疫情瞬息萬變、病毒更是無孔不入,誠如防疫總指揮、衛生署署長葉金川所言,我們不能寄望將新型流感阻絕於境外,而是要有足夠信心打贏防疫這場戰爭。
因為H1N1新型流感全球性的流行,可預見的在短期之內可能重創地區產業;畢竟,有人的流動就可能產生感染的機會,而我們的責任除了防患於未然,竭力的阻絕所有病源的登陸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持好防疫作戰的警覺性,將負面的影響降至最低。至於如何確保地區的防疫作戰能力,我們認為至少有以下兩項原則必須恪遵。
其一,防疫訊息的正確性。H1N1 新型流感起初被稱為「豬流感」,甚而有十多個國家已將豬肉列為禁止輸入項目,後經世衛組織強調,此病毒株與「豬」無涉,故建議宜比照既有人流感的命名方式,定名為北美洲流感。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在疫情傳播的當下,任一未經證實的消息都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甚而造成嚴重的災害,是以值此嚴峻時刻,公部門理應指定專責的發言管道及求證窗口,並定期、適時性的發表官方防疫訊息,切莫讓民眾產生不必要的誤解及恐慌。
其二,防疫手段的有效性。疫病的流行足以改變世人的生活;據媒體披露,有些不法商人正打著防治新型流感的幌子謀取暴利,包括:囤積口罩、沒有任何防護能力的口罩,以及標榜能夠防疫強身的種種偏方等等。對於這些發疫難財的不肖份子,我們當然應予最嚴厲的制裁與譴責,但在人最無助的時候,縱然明知其違法、不可信,仍然寧信其有,此更是人之常情。金門地方小,訊息傳播快,物資的輸入有一定的時間及程序,確保防疫手段的有效性,應為首要。以日本為例,日本迄今未有確診病例,防疫的氣氛卻是緊張萬分;東京街頭的人們幾乎是一夜之間都戴上了口罩,市民還響應政府號召,開始儲備足夠度過兩個星期的食物;甚至還準備了行動燃氣灶、飲用水等防災物品,以應不時之需。專家便認為,如此「如臨大敵」般的防禦,卻未引起大的恐慌,足見日本社會應對公共危機事件的成熟。這似乎也是我們應該效法的。
總之,防杜疫情於境外,絕對是必須的,卻是不可恃的。我們應有疫病早晚會來的心理準備,更要清楚了解,如何在生活中安度防疫。誠如法國作家加繆在小說《鼠疫》一書中提到的,「鼠疫是怎麼一回事呢?也不過就是生活罷了。」不論防不防疫,我們都要生活,保持生活的品質,將自己置於先進的防疫體系裡,深刻的明白,身為全球公民,我們有責任,更要有信心打贏這場防疫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