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世界遺產與文化景觀的認識

發布日期:
點閱率:946
字型大小:

「金門島與烈嶼」以其獨特的有形及無形閩南文化資產列名文建會所選定的十二處世界遺產潛力點中,除了各界所認知的閩南聚落、僑匯建築及「固若金湯」的軍事工事等條件外,尚有因近代軍管特殊時空背景,得以在二十世紀末快速經濟化潮流中保留的閩南地區最純的文化與社會體系、最佳的生態與自然景觀等。實則,這些有形或無形的「背景」,才是有形文化資產得以持續存活的關鍵。
隨著時代的變化,過去追求經濟生活棄置傳統的發展模式,因重視假日休閒活動的需求而將目光逐漸關注在「文化觀光」或「文化產業」之領域上。例如,民國七十年代之三峽老街、安平老街、深坑老街、九份聚落是眾人所不瞭解且少有觀光客遊覽之場所,至九十年代,這些老街已成為假日人潮洶湧、客源不斷之觀光勝地。這些案例說明了傳統文化與街區巷弄所結合的觀光化發展是種趨勢,其「保存」文化風貌所帶來的經濟生活改善,直接鼓勵了民眾對文化與傳統的再認識。這樣的情形在歐洲的傳統都市或城鎮歷史中心比比皆是,許多更是因「世界遺產」的指定而獲得高度關注與保護,如義大利的西恩納(Siena)、聖吉米納諾(S. Gimignano)、皮恩札(Pienza)等城鎮。
1992年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做法上引入了「文化景觀」概念,其視人類活動有關的社會群體、日常生活、自然環境等都是人類「文化」的範疇。即在論及文化資產保存時,必須瞭解其本身是不是能存活、具有生命力,以及是否存在於「持續存活」的環境中。因為,文化是社會性的存在,由各種基本層面所結合而成。文化的保存若不能與環境維護、日常生活相結合,就僅是凍結式的保存,將在實踐上脫節、在社群中逐漸消散瓦解。
在這裡,「景觀」的內容不僅是樹木、建物、道路、山川等物,而是包括了有秩序性的社會、文化的意義。進一步說,每個社會經濟構成體都擁有其各自的生活樣式,具有象徵性的生產及各種類的性格就會產生出特定的景觀。換言之,文化與社會構築成景觀,景觀就是由社會與文化所形成,並且不斷地相互依存。故UNESCO將文化景觀定義為「自然與人類的創造成果,表現了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長久與緊密關係」。因此,為了顯現並延續在人類與其環境之間具有廣大多樣性的相互影響、確保並延續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現存的傳統文化,並保存已經消失文化軌跡,這些被稱做是「文化景觀」的歷史場所,已經陸續登錄為世界遺產名單。近年來包括了菲律賓的梯田、匈牙利的葡萄酒生產區、日本的紀伊山地之靈場與參詣道神道、英國西部的礦業遺址區等,均因其特殊的景觀與人類活動而被指定為世界遺產。
金門列為世界遺產潛力點的項目下,除了在各時代遺留下的有形資產外,各聚落或宗族之宗教信仰、婚喪節慶禮俗,及數百年來所保留的生活形態與環境體系是更具潛力且所當保存的對象。不論是高粱田種植、農村畜牧生產模式,及傳統的海蚵養殖活動等,均在永續性土地使用方式的特殊技術上傳達了文化保存的深刻意義。此外,重要且特殊的聚落如碧山、珠山、瓊林等村,更顯現了環境保存與人文、歷史發展的豐富涵構。這些,均可以說是金門「文化景觀」的重要典型。
發展文化觀光是金門的重要目標,聚落、建築、軍事遺址表徵於外是有形的資產,如何能維繫這些資產的無限價值,將建立在歷史、人文、社會、宗教信仰等無形資產之保護基礎上。金門文化景觀保存的執行,及推動列名世界遺產的努力需從這個認知開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