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金門產業發展核心
眾所週知,金酒公司是金門地區的最大產業,去年營收衝至120億元,上繳稅款45億元,捐贈37億元充實縣庫,不但支撐了金門的產業發展,穩定了就業市場,也撐起獨步全國的社會福利。
聽聞金門鄉親坐公車不用錢、讀書不用錢、中午吃營養午餐也不用錢,最近更好,不但有航空券補貼、來金就讀享受最高1萬元就學津貼、三節配酒、再加上金酒回饋券,種種福利,簡直羨煞了台灣其他24縣市居民。就連號稱福利先進的西方國家,打著燈籠也一定找不到如此照顧縣民到無微不至的「地方政府」。這一切的背後,都有賴金酒公司的支撐。
我們都知道,全球化的趨勢已難逆轉,大陸白酒進軍台灣也是遲早的事,如何為金門產業未雨綢繆,已經是迫在眉睫的當務之急、重中之重!
金酒公司應該進軍大陸,拓展國際市場,產品要多元化,甚至應該多角化經營,這些道理淺顯易懂,任誰都能朗朗上口,執行起來還是得步步為營,也有體制、市場、大環境等諸多困難尚待一一克服。
除了金酒之外,觀光及其周邊產業則是金門地區第二大產業,也才是民間最大的經濟支柱。近來拜兩岸關係和緩所賜,小三通中轉不斷加溫,對岸還在日前開幕的「海峽論壇」中釋出八大惠台政策,其中一項就是今年內組織60萬名旅客來台。可預見短時間內金門的觀光產業應該可以靠著這股活水,短暫度過金融海嘯。
然而,反思金門產業發展策略,我們認為,孤注一擲的經營模式絕對不是好事,將全島的經濟倚重在金酒與觀光兩大支柱之上,絕對不是長久之計。也因此,我們看到縣府不斷帶領地區業者積極開拓各種可能,包括近來最熱門的有機、無毒農業,養牛畜牧產業等,由於金門有金酒公司提供的酒糟,這兩項產業都有商機,而且商機無窮。
舉個例子,金門除了自給自足的豬、牛飼養之外,畜牧產業輸出能力有限,不論是活體或去骨肉品,價格均有定數,尚未養殖就能推估初期投資、營運成本、回收期間與預估利潤等。倘若能在既有產業基礎上,進一步結合生物科技,所能創造的利益才真正叫做商機無限。
就像國立金門技術學院研發出來的「發酵熟成黑蒜頭」,有效結合金沙大地產銷班在地蒜頭,為低價農產品創造了高度附加價值。同樣的道理,金酒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棄物」,只要搭上科技,就能搖身一變成為酒粕面膜。金門鹿的養殖、一條根的培育等等,也具備同樣潛力。只要能以科學方法驗證鹿茸、一條根的傳統療效,搭配產品的持續開發,必能為金門產業再創新局。凡此種種,除了已開發的產品,後續的科學研發工作,絕不容輕忽。
我們必須提醒,為了金門產業得以多元化發展,科技研發中心的設置勢在必行,政府部門除了大力輔導業者,更應以政策及財力挹注,結合民間力量共同促其早日實現,讓科技研發中心成為金門產業發展最堅強的後盾。
目前地區相關產業都還停留在兄弟登山、各自努力階段,徒有政策不足以成事,徒有科技沒有政策與產業的配合,亦無用武之地,我們必須呼籲,務須儘速整合各方力量,借重金門技術學院的學術環境,就近引進海峽兩岸科技人才,為金門既有產品開發新功能,也同時研發下一階段具備潛力的新產品,如此方為產業發展策略可長可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