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籌建金門樹木銀行

發布日期:
點閱率:880

本報日前曾以「論園冶與金門景觀」為題,認為金門各項公共設施、建築物之公共空間,乃至私人建物之棟距等應有「園冶」之建築美學觀念;一種綠化的美學,拋棄以往令人詬病的水泥叢林之落伍作法。並認為「以金門現有建蔽率、綠地之優勢,最有機會步先進且具競爭力的管制作法。也就是說,相關單位若能修改法令,鼓勵及引進台灣乃至國際級之建築師,以園冶理念規劃金門各種建物,從公部門之公共建設、私部門之門市營業建物,乃至私人住宅等,皆能以此為標的,假以時間,不但能一洗水泥叢林之汙名,更能一新長期以來,鄉親漠視綠地、植栽、景觀等普世觀念,甚至以水泥代替綠地之鄙陋習氣,如此大談所謂文化之邑方有可能!」披露之後,引起廣大迴響。為了早日完成此一願景,我們願再進一步具體言之,那就是說,金門應早日成立樹木銀行!
樹木銀行係指處理因公共工程、拆遷、施工需要移植之樹木,及民間捐贈或提供之樹木,暫存假植培育以供日後需要者之申請、服務等資訊,進而統一調度供需及管控要求,所成立專屬調節樹木寄存及移植之資料庫,稱為「樹木銀行」。
以台灣來說,樹木銀行除了林務局所設置的北、南、東區樹木銀行外,各縣市政府、民間也自有規劃。樹木銀行的林立,雖然提供更多處所讓樹木有安身立命之地,但不同單位的規劃,卻讓樹木銀行的形式不一;由林務局所負責的樹木銀行,將台灣分作三區,各縣市所需移植的樹木可依所屬的區域來申請;而由各縣市政府自行規劃的樹木銀行,不僅執行部門各有異同,在樹木資源管理上,也有分作定植、暫存、收費與否的差異;民眾自發性所成的樹木銀行,多為當地的閒置土地,透過土地再利用提供移植的樹木適當的安置處。
其實樹木移植再利用的觀念早已擁有,只是近年因工程需求的增多才促使樹木銀行的林立,且管理方式有異。如桃園縣的樹木銀行隸屬於縣政府農業發展處,而台北市的樹木銀行則又分作教育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兩處所管轄。在樹木管理上,林務局的樹木銀行有其樹木分類及收費規則,桃園縣樹木銀行,目前並無明顯的永植區、假植區之分,桃園縣政府以鼓勵方式延續樹木生機。至於樹木的移植及照顧則視各縣市而有所不同,顯示各家樹木銀行運作上的差異。
植物就跟人一樣,也是需要被照顧、栽培的。因此,我們以為,以金門之現況,幾乎所有住民對建物;含私人住宅,似乎沒有人會有植栽觀念,有的儘是令人垢病的舖水泥,誠令人不敢苟同。對此,縣府應責成負責單位,單一窗口,成立金門樹木銀行,不僅樹木,舉凡園冶所需,且適合金門之林木花卉等如樟、松、欒樹及觀音竹、葫蘆竹、桂花等,均應以鼓勵、獎勵之方式,凡住民提出申請者,不但應免費提供所需林木、花卉,且應免費協助規劃培育成功後再逐步交予使用者養護,且提供永續的服務,甚至於由金酒提供獎金予以鼓勵,如此則金門園冶之工程方能有成!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