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渡金廈﹐永度和平──「2009金廈海域泳渡」的歷史期待
會勘場地、選拔泳將、中外記者會後,「2009金廈海域泳渡」活動,昨天在廈門椰風寨至烈嶼雙口的水域,進行直線距離六公里的試泳,正式宣告了一個「泳渡金廈,永度和平」兩岸共創雙贏新局的到來。
身為「文化島」,作為「軍事島」的金門,卸下戰地征衣之後,這些年來又朝向「音樂島」、「運動島」邁進,處處寫驚艷。二○○三年開始,一連舉行七年的「搶灘料羅灣│海上長泳」,兩岸泳客紛紛下水,共享歷史之島的碧海藍天,已發展出年年加溫、欲罷不能的海泳盛事;從海面到陸上,繼彼岸的廈門國際馬拉松後,金門不遑多讓,二○○八年起開始為金門國際馬拉松賽鳴槍起跑。
搶灘料羅灣海上長泳,金門國際馬拉松賽,照見一座「運動島」的體育活動與活力。依此基礎,用體育突破政治封鎖、海域禁忌,金門縣政府再拉高參與層次,八月十五日將破天荒地在金廈之間聯手開展「2009金廈海域泳渡」海上歷史盛會。
兩岸各推派五十位泳士,合為一百人的泳渡金廈隊伍,其特殊性在於:一是首度由金門與廈門兩岸官方單位共同「對等」舉辦,再是自廈門環島路椰風寨海灘下水游過金廈海域在金門烈嶼雙口海岸上陸,中間將經過一道通稱「海峽中線」的限制水域。兩岸泳士們衝破海峽中線,以三個多小時跨越廈金,在一九四九年國共戰爭造成兩岸分離一甲子後的二○○九年,身處在兩岸過去軍事對峙第一線的金門與廈門,「2009金廈海域泳渡」的舖展,體育之外,更是「泳渡金廈,永度和平」的美好期待。
由金門縣政府主辦,金酒公司贊助以及教育部、體委會、陸委會、新聞局、交通部觀光局、福建省政府、金門縣議會、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中華成人游泳協會等八個單位指導,另有國家安全局、金門防衛指揮部、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行政院海岸巡防署、金門體育會、金門游泳委員會、烈嶼鄉公所、金城鎮公所、金門技術學院、金門日報社等三十個單位參與協辦的「2009金廈海域泳渡」,從中央到地方總動員,再伸及、連線上對岸的廈門市人民政府、中國游泳協會等官方、民間團體,參與面之廣,卡司之堅強,允為歷來罕見的兩岸交流活動,也引發了兩岸的高度重視;今年三月二十四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核准,同意了金門縣政府提報與廈門市政府合辦泳渡金廈海域活動計畫後,隨即廈門市副市長葉重耕在北京召開記者會發布此一活動訊息,金門縣政府也赴台北喜來登飯店舉行中外記者會向國際發聲。
一場跨兩岸的泳渡盛事,衝破的是兩岸一道禁忌海域,衝擊的是金廈未來的和平發展。從主辦單位金門縣政府所訂定的實施辦法精神中,可整理出「2009金廈海域泳渡」所可能發揮對政治面、經濟面的影響與目的的「兩岸雙贏」:一、推動民間交流,增進相互瞭解,促進海峽兩岸祥和與感情,和緩海峽禁限制水域線的對峙,讓兩岸互動更密切,交流更具體;二、弘揚奮勇拚搏,不屈不撓民族精神;三、活絡兩岸交流之「黃金之門」,透過本次活動,使金門、廈門真正成為兩岸交流「黃金之門」;四、應用兩岸特殊地理位置,創造具國際化價值新聞,提昇金廈兩地的知名度;五、帶動兩岸三地觀光旅遊豐富商機,海島資源(觀光、體育、環境、文化、休閒)的有效開發,豐富兩門海島生活及相關產業。
泳渡金廈,永度和平;「2009金廈海域泳渡」,一個等盼了一甲子後,值得兩岸人民高度參與、期待的海上歷史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