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催生金門大學啟動地方發展

發布日期:
點閱率:845

對多數台灣人來說,在過去漫長的戰爭歲月,金門被低估為一座「烽火戰地」,似乎是資源匱乏的島嶼。然而,這種誤解在解除戰地政務、掀開神秘面紗後,逐漸獲得世人的重新認識。
回顧歷史,幾百年來,金門發展出科舉興盛及人文薈萃的閩南文化;百餘年前,大量僑民遠渡重洋,開創了誠信勤奮及樂善好施的僑商文化。五十年來,重要的戰略地位,使得金門成為世界知名的遠東不沉「航空母艦」。近十年來,特殊的地緣關係,讓金門蛻變為台灣海峽兩岸的「經濟新前線」。
金門應該恢復她應有的歷史地位,「國立金門大學」的建立是重返歷史榮光的關鍵力量之一,不論是在閩南文藝復興(renaissance)的提倡、中國大陸政治經貿的研究、在地特色產業的提升、科技技術的研發等層面。從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到國立金門大學,所改變的不只是名稱的調整,更是教育哲學的具體化、發展方向的精確化、系所規模的精緻化、研究教學的特色化。
進一步說,一所好的國立大學對社會發展有所助益,甚至對推動人類文明的總體發展亦有貢獻。作為一所發展卓越教學、追求特色領域研究為主的綜合型大學,「國立金門大學」,除了扮演「後戰地時期」金門永續發展的火車頭及智庫(think tank)的角色,更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櫥窗。金門位於台灣本島與中國大陸的中介地理,旁有1921年創辦的廈門大學│一所已具相當聲望的綜合大學,「國立金門大學」的短期目標之一即是在特定領域能夠追上廈門大學的水準,如閩南文化研究、文化資產保存、食品科技、電資研究、運動休閒、遊憩管理、綠建築設計、兩岸關係研究、企業管理領域等。因此,對「國立金門大學」的政策支持,有助於海峽兩岸的學術競合,更有助於金門社會的整體提升與發展。
然而,在大學數量膨脹、社會少子化趨勢的今日,學校必須充分了解未來經營管理所面對的難題,也必須擬定相關的配套措施以克服這些困難。舉例來說,不論在學院系所的規劃、教學研究的提升、招生來源的擴大、校地校舍的取得、圖儀設備的到位、學生輔導的強化等層面,如何具體落實規劃理念,並使學校能夠永續經營管理是非常關鍵的項目。也就是說,「國立金門大學」不是再複製一般的大學,而是以具競爭力的系所為基礎,創建一所不可忽視、獨一無二、無法取代的大學。
金門縣政府、縣議會對這所大學的支持,可說不遺餘力。這所大學對地方帶來的正面效益,亦已立竿見影。未來半年,教育部將進行改制大學的各項訪視與評鑑,這項考驗是檢視學校過去辦學成效及一年來籌備的成績,在此我們表達鼓勵及支持之意。換言之,若能集全校教職員工、學生之力,並結合金門縣政府、議會、海外僑領、旅台同鄉會等公私部門力量,方可水到渠成。
金門需要一所好大學,金門也需要蛻變為一座大學島。我們不必妄自菲薄,金門確實擁有獨特的資源,善用這些資源可以構思出二十一世紀發展的戰略方向。「國立金門大學」是啟動地方發展的新契機,也應是「後戰地時期」金門發展的新願景。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