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醫療在地化刻不容緩

發布日期:
點閱率:814

負責緊急醫療後送的中興航空,短短一年兩個月內二度發生飛安意外,造成寶貴人命傷亡,最令人遺憾的是,事件都發生在後送任務完成的返航途中,昨日損失的則是第一線專業飛航人員。他們為了彌補金門醫療不足,趕在第一時間搶救病患,卻付出了自己最寶貴的生命,這樣的結果令人悲痛!
醫療是國民基本權利,也是憲法上國家對人民應有的責任。然而,金門離島醫療資源不足,問題由來已久,從戰地政務期間的衛生院,到縣屬綜合醫院、金門縣立醫院,一路到2005年改隸中央,成為「行政院衛生署金門醫院」,同樣的問題始終存在,只是表現的態樣不同,主要核心都是醫療在地化。
為改善醫療,縣府從縣立醫院期間,不但每年撥補鉅額經費,爭取醫學院離島保送名額,培育在地醫師,也數度與台省教學級醫院合作開辦各種計畫,希望引進專業醫療團隊,擴充醫療能量,真正落實對離島居民的良好照護。然而,正本清源、醫療機構回歸中央管轄之後,雖有縣府先前數十年的努力,「病人不動、醫生動」與醫療在地化的終極目標仍舊無法圓滿達成,醫療還是離島鄉親心中最大也最深沈的痛,尤其碰上意外與急重症,那種難以回天的遺憾,痛徹心扉。
金門縣衛生局日前發布的醫療滿意度調查,雖然顯示民眾滿意度有所提升,但從數據中我們也看到,後送、轉診人次都比去年增加,顯然改革仍未觸及問題核心,緊急醫療後送制度,則是現階段彌補這項缺憾的重要關鍵。
我們能理解,完成後送任務後六小時內返航待命的規定,其實是為了守護鄉親生命安全,擔心萬一再有狀況,緊急後送機制將陷入空窗;我們也能體會,在目前的現實條件下,擔負緊急後送任務的民間業者,以自己的生命為金門醫療不足而犧牲、奉獻,經常必須在夜間或惡劣天候下冒險起飛,只為了救人。他們,正是搶救生命的活菩薩。
昨天發生的墜機事件,已經是一年兩個月來連續發生的第二件,失事原因仍在調查中,眼下的當務之急,當然是竭盡全力搜尋、搶救失蹤的救護員,並由飛安委員會儘速調查失事原因,給罹難者家屬一個交代,同時檢討後送機制的設計,對症下藥,保障這些第一線為鄉親生命打拚的飛航、醫護人員。
更重要的是,事件背後凸顯的金門醫療問題,已經不容許中央繼續漠視,應由政院召集衛生署、消防署甚至國防部立即組成專案小組,對金門、馬祖偏遠離島緊急醫療後送機制進行通盤檢討,研商一套可行方案;有關當地醫療資源不足,以及醫療在地化問題,也已刻不容緩,必須由中央直接介入,朝「病人不動、醫生動」方向,徹底解決問題。
此外,當前金門綜合醫療大樓還沒進入實質建設階段,土地問題尚未解決,我們也必須鄭重提出呼籲,鄉親莫再以個人得失為務,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醫療問題你我攸戚相關,應以小我成就大我,共同促其早日完工。
金門要的其實並不多,只不過是個能讓人安心的醫療環境。此次意外事件,讓離島醫療問題再次曝光,至盼民胞物與、以民為念的馬總統、行政院長劉兆玄及中央各部會官員們,聞聲救苦,救救金門醫療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