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建構金門的樸門農藝

發布日期:
點閱率:957

「永續發展」是目前全世界最受矚目的思潮。聯合國在1987年發布了「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報告,提出人類永續發展的概念。將「永續發展」定義為「能夠滿足當代的需要,且不致危害到未來世代滿足其需要的發展過程」。而「樸門農藝」即是準此理念而出現的。
台灣農業的農藥使用密度亞洲之冠;農藥與化學肥料的誤用與濫用,不但危害人體健康,加速地力衰敗,且污染水源,造成地球公害。為體認生物共存共榮,永續發展的倫理,建構一個健康安全、以及符合生態原則的生存環境之背景與趨勢下,諸如「樸門農藝」等順應自然、尊重環境、永續發展的生活思潮於焉產生。
金門!雖因諸多因素,農業早已萎縮,但誠如我們之前所發表的有機農業一樣,都是金門未來發展之選項,因此有理由提出論述以應未來。
「permaculture」(樸門農藝)是「permanent」(永恆的)、「agriculture」(農業)和「culture」(文化)的縮寫。其核心精神包含三大生態倫理:「保護地球、照顧人民、共享多餘」,其主要精神在發掘與模仿大自然的運作模式,來設計生活方式,建構人與自然的平衡點,因此,它是一種生活哲學,也是一種生活藝術。隨著時間的推移,「樸門農藝」的實踐者發展出了許多的原則,這些原則可作為實施樸門農藝時的指導方針:零廢棄、收集並儲存能源、有效率的能源規劃、珍惜再生資源、靈活回應變化、將問題視為正面的資源、每個元素可產生數項功能、尊重多樣性、整合而非隔離、運用邊界生態、重視邊緣資源、採取小而慢的解決方法等。
尤者,「樸門農藝」的「樸」代表大自然的簡樸精神,「門」指的是「方法」和「派典」。而「農藝」兩字,是要突顯樸門不只用在農業,更用在生活藝術上。「樸門農藝」也就是「永續農業」。是一個類似道家整體觀與儒家實用哲學思考下的生產系統、生存模式與生活形態。我們從樸門農藝的實踐者中,看到養雞鴨不但能吃蟲、會生蛋、可肉食,糞便還可提供肥料,「樸門農藝」就像穿越時光隧道,回到阿嬤阿公從前的農村歲月。對金門而言,又豈僅是似曾相識而已呢?
實際上,樸門農藝之層面廣泛,包括有機農業、生態池、自然屋、綠建築、中水回收、節約能源、資源再利用、太陽能、都市規劃、社區營造、地質歷史、環境心理學、生態心理學等等。它的內容廣度仍在擴展中,其內涵及於生態農業,以及人類生活與面對生命的基本態度。樸門農藝既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也提供一套永續發展的思維準則,讓每個人依據自身所處的環境,設計出各自適用且合乎自然法則的生活方式。
易言之,天人合一正是本論述之精神;一種回返自然、揚棄農藥、不用化肥、廢物利用、資源回收、節約能源,以省能、樂活、有機的方式,實踐自給自足、自娛益人的生活哲學,這何嘗不是咱金門之生活哲學?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