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如何讓金門偉大」談起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張亞中教授,應縣府之邀抵金發表專題演講。演講的題目非常有趣,叫「如何讓金門偉大」;這是個很大、很魔幻的命題,卻又是當下的金門與鄉親們不得不正視的課題。
自廢止戰地政務以來,金門對自己的定位一直很迷惑。縣長李炷烽甚至曾多次籲請中央,「不給錢,至少要給政策吧!」切確的政策就是金門的定位與未來。近期,經建會委託中經院辦理的「金馬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出爐,計畫將金門建構為「國際休閒觀光島」、「教育文化大學島」、「養生醫療健康島」及「精緻購物免稅島」。四大發展願景,令人怦然心動,然細觀計畫內容,卻仍不脫以本島為主體的架構思維。金門什麼時候可以做自己的主人?張亞中教授的演講恰給了金門一個可能的方向。
張亞中教授指出,金門沒有理由不偉大。金門應該把自己布施出去,把全球引進來,讓全世界來建設金門。金門應該成為一個國際自由市、成為五大自由流通的東亞運籌中心、國際性的娛樂與休閒中心等。金門不該再是離島金門,而是全球的金門。
張教授的主張令我們震撼。曾幾何時,我們總在自己的思維邏輯裡打轉。促修《離島建設條例》,要求中央釋放更多的政策牛肉,這樣就夠了嗎?縱使經建會提出了「金馬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但還有許多制度障礙有待克服,到底我們的鄉土何時才能達致「類理想化」的境地,誰都說不清。金門是台灣下的金門、兩岸的金門,抑或一舉訴諸全球的金門?張教授的主張固然充滿理想性,但「想要推動天下,先要發動自己」,想要造就理想化的金門,我們能靠的,只有自己。
試想,如果自己是上位的決策者會怎樣建設金門?在大台灣、大中國、大中華的邏輯思維裡,蕞爾金門如何尋求得到自己的希望與定位?四年一次的民主汰換裡,最先犧牲的就是弱勢者的命運;因為他們只能拿來裝飾門面,構不成關鍵的影響力。但如果,金門拉高自己的戰略思維,成為一個國際自由市呢?除了繁榮自己外,我們會對何方勢力造成任何掣肘與障礙?這就是大膽政策構想下的絕妙之處。金門與其不斷的訴諸自己的悲情,不如想想,如何兼利他鄰、榮耀自己。
事實上,張亞中教授的國際自由市論述,絕非神來一筆。從較早的《小國崛起》、《兩岸主權論》、《兩岸統合論》、《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全球化與兩岸統合》等書,到新著的《開放政治市場》,其實都在訴求一個開放政治、統合因子下的自我躍進。今天的台灣困陷於統獨的角力,當下金門執著於與本離島的評較,將之放在國際自由市的天平上,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而毫無意義。想贏得歷史榮蹟,絕非僅是憑藉一時的權謀操作可及。
要讓金門偉大,總該有個起點吧,或者請先激昂自己對鄉土的熱情。我們不能總是埋怨政府毫無建樹,卻什麼也不聽、不做、不理。或許就從國際自由市的鼓吹開始吧!規劃、串連、論壇、立項、連署、公投、遊說、再遊說、再再遊說等等,我們還有許多的訊息要接受、更多的事必須去做。希望我們的故鄉│金門偉大嗎?我們絕不能,只是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