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台「開」金門衝擊未來──「金門工商休閒BOT案」與「金門灣國際觀光渡假村」開發案

發布日期:
點閱率:885

「金門工商休閒區BOT案,看好台開子公司」,「金門免費購物中心,邱復生投資」,七月二十八日,從《金門日報》到台北《聯合報》等媒體,都顯著報導一件歷來金門最大投資案的訊息,指出金門縣政府主辦的「金門工商休閒區BOT計畫」招商案,二十七日進行第二階段綜合性評審,由邱復生擔任董事長,旗下100%持股子公司台灣創新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取得最優申請人,計畫投資金額達新台幣二十七億元,而就在此大型投資案推動之際,六月號的《卓越雜誌》也大幅報導,金磐國際開發公司經過十年的購地及資源整合,斥資十四億美元,將打造國際級的「金門灣國際渡假中心」。兩則台灣「開發」金門訊息,似乎透露著小三通、大三通、離島建設條例增訂「博奕條款」以後,過去乏人問津的金門投資環境正由黑翻紅,可預期未來十年的金門,台開等台灣企業體將率先打開一道「黃金之門」,也勢將衝擊社會結構,環境生態。
戒嚴、軍管時期的金門,軍事建設為重,台灣商人連門都進不來,甭談「投資」這一回事;一九七四年間,一王姓台灣商人與金門人合作在古區村租地建廠房,置機器投資「酒糟加工廠」,將酒廠釀酒殘餘酒糟曬、烘乾後再海運至台灣加工作飼料,順利營運了一、二年後,竟遭戰地司令官到碼頭以「金門酒糟怎可外流」一聲令下封廠,導致台商血本無歸,金門工人失業;這個小故事,卻可充分反映戰地政務時期的金門投資面貌。一九九二年解嚴前後,不少金門籍、台灣籍企業家到金門投資旅遊事業,旅館、飯店林立,但受限於炒短線心態,觀光品質提昇有限、觀光客源成長有限,以致有人戲稱解嚴、開放十年間的金門「未增加一家旅館,未多出一個床位」;二○○一年金廈「小三通」乃至二○○八年擴大陸客中轉,台商與陸客為金門添加新風景,但一、二小時的過客停駐屬性,並未全面刺激金門的旅遊、觀光投資環境。
商人的嗅覺總是敏銳、精準,即使金門譽稱閩南、戰地文化資源豐富,有發展觀光休閒島嶼的條件;但島上住民人口數、硬體建設與產業配套都嫌不足,看似開放,實則仍半封閉的島嶼,除了金酒產業外,整體生產力與消費力侷限,如何能吸引自身的南洋、旅台企業家返鄉作產業、事業投資,又如何能引發台灣與國際企業投資金門?
二○○八年開始,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倡建金嶝大橋,立法院通過「博弈條款」,離島將可增設國際觀光渡假區並特許附設經營觀光賭場,行政院核定將「國際休閒觀光島」、「教育文化大學島」、「養生醫療健康島」、「精緻購物免稅島」四大目標納人「金馬中長期發展規劃」, 諸如此類重大政策「利多」面,讓島外企業對金門多投射了關愛的眼神,金磐國際、台開公司選在此際出手、引爆金門大型投資案,也成了觀察金門未來建設發展的重要指標。
《卓越雜誌》披露的金磐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金門灣國際觀光渡假村」計畫,預計投資十四億美元,開發規模四十公頃,二○一○年動工,二○一三年完工,總開發樓地板面積十五萬平方公尺,主要設施有五星級觀光旅館、villa、親子遊樂設施、國際會展中心、博弈會館、遊艇俱樂部及購物中心等,將創造萬人以上的就業機會;台開子公司台創參與中的「金門工商休閒區BOT案」,將分二期進行,初期面積二萬平方米、第二期六萬平方米,計畫興建大型免稅購物中心,三C精品及物流中心等,第一期計畫總投資三十六點九億元,最快今年九月底前與金門縣政府完成議約,三年內興建完成、營運,將創造一千五百個以上工作機會。
無疑的,「金門工商休閒園區BOT」招商案,「金門灣國際觀光渡假村」開發案,儘管未來仍不排除變數,但已是積極規畫中的觀光休閒投資案,推動成敗,都將對金門的投資環境、建設發展及社會生態產生鉅大影響,值得全民關注與監督。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