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海上救難能量不容輕忽

發布日期:
點閱率:800

隨著兩岸政策開放,金門逐步發展出兩岸快捷通道的門戶角色。小三通兩岸航線船班密集往來兩門之間,客運量日以千計,年客運量今年可望突破120萬人次。又隨金門地區結束軍管、海岸管制解禁,以往視為禁地的優美海岸如今已是遊人如織,金門地區海上交通與近岸海濱遊憩觀光產業,看似大有可為。
但隨著同安號火燒船事件、中興航空救難直升機墜海,加上日昨發生令人心痛的悲劇,五名國中生溺水等事件不斷發生,金門海上救難問題逐漸浮出檯面。而面對海難事件的發生,金門準備好了嗎?
就在海濱溺水意外發生的同時,縣府刻正積極規畫「小三通航線兩岸海難救助協作演練」。海難與海濱救溺固然有所不同,但本質上都是發生在近岸水域裡,就在演練還沒來得及試出問題之前,這幾天針對意外事故的救溺與搜救,等於先對金門海上救難能力進行考驗。誠如李縣長日前在協調會中的堅持,大規模演練且「真人實做」,就是希望把問題攤出來。而這個問題就是,金門地區海上救難能量不足。
以目前兩岸關係的良好互動,出了問題當然可以請對岸來協助,就如昨天的救難過程一般;也希望儘快由海基、海協兩會針對此議題進行協商,盡快整合兩岸建立海難救助機制。但我們必須強調,救難絕不能只靠他人仗義救助,金門實有必要在最短時間內儘速建立一支專業海上救難隊伍。
且對地區海上救難資源進行盤點,目前擁有水上載具(船隻)者包括海巡署第九海巡隊,其巡防艇為20至60噸小型巡防艇,數量約10多艘,另有救難艇一艘;金門縣消防局擁有橡皮艇與水上摩托車;金門港務處有港內拖船;金門公共車船管理處擁有渡輪;另有金防部兩棲營的快艇,以及金門地區漁民之各型漁船,都是海上救難的義勇軍。這樣的陣容,用在日昨的海上救溺與搜尋任務,容或尚能因應,但試想一個擔負年客運量即將超過120萬人次的重要海上航道,竟然只有一艘海巡署編號RB-01的專業救難船舶,此一情景實在令人不忍卒睹!空中搜救直昇機當然是付之闕如,每有狀況總得層層節轉向台灣求援,等空勤總隊安排、調度,再跨海飛來金門支援。此外,金門也缺乏可支援船隻救火、具惡劣天候耐浪性、拖帶、潛水等海上救難專業能量船隻。
由以上盤點可知,金門地區海上救難缺失包括:一、船隻數量少、噸位小;二、耐浪性不足,不具備惡劣天候出勤救險能量;三、缺少專業人員與指揮協調機制;四、缺乏空中搜救之直升機等四大問題。
面對金門水域海上災難事故不斷發生,航政主管機關交通部、消防主管機關消防署、空勤主管機關內政部,以及海岸巡防機關海巡署,都不能再視而不見或消極不作為。面對金門地區日益繁忙的海上交通,中央應負起統籌規劃與建立海難應變與搜救機制與能量。
日前發生的溺水意外只不過是個小小試煉,我們呼籲中央要重視金門地區海上救難的迫切需求,應儘速提昇至中央層級,針對上述四大缺失與不足,及早建立指揮協調機制,與對岸建立同步搜救聯繫管道。船艦不足部分,應立即由海巡署調撥大型船艦進駐,以因應險情,空勤總隊直升機更應常駐金門,不能再以「成本」為考量,因為救難能量的建立,是金門海上安全網的第一步,面對救難需求,金門已經落後幾十年,時間已不容許我們再等待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