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金廈特區反思金門

發布日期:
點閱率:858

有關金廈特區之概念,就目前之認知是台灣競爭力論壇,金廈特區組執行長謝明輝所首倡的。他在《中國評論》的專訪中,曾就此作一描述:係包括金門、廈門、漳州、泉州等區域,兩岸和平的一個試點。有點像大陸改革開放初期的四個經濟特區,再逐步擴大開放的深度和廣度。因為兩岸終究分隔了60年,雙方的文化、思想、價值觀等,都產生了一些落差,亟需一個實驗區域來做弭平的工作。因此這個特區對台灣與大陸本土而言,更有其燈塔與防火牆的功用;就算有不測,也不至於擴及大陸本土和台灣本土。
但誠如李彥謀所言的,「金廈特區」到底是否真能扮演燈塔的角色、絕緣體的功能;或是如黃光國教授所認為的,可以成為實踐儒家文化的試驗區,理性來看卻有不少爭議與困難。諸如金廈特區是經濟整合的一種設想,被定位為「兩岸區域合作試點」;但別忘了「特區」一詞,通常是在一個國家內部劃出一個特定區域,實施不同的特殊政策。然而,金廈特區則是跨越國境,若要建立就得先面對兩岸主權分立的事實。況至今金廈特區的概念還不明確、定位也未清楚、內涵也未臻成熟,在在都有其不確定的因素。我們身為當事人,更有必要就此論述,以未雨綢繆。
其實,有關金廈特區之濫觴,是源自於旅台學人倪振金教授的構想;早在民國八十九年間,在他所發表的「從太武山看天下」一文中,就曾論及「在沉思金門前景時,切莫迷失於天邊的彩虹,而忽略了腳邊的暗渠。諸如我們在沉醉於各種前景時,應理性省思金門可否有便利速捷的交通系統,以通達所需之地?金門是否有一流的金融體系,以應業者所需?金門是否有現代化的服務及物流系統,以臻現代城市之便利?金門是否有一流的管理人才,以厚生各方資源?乃至金門是否有天朗氣清、生活機能便利的生活空間,以吸引優質的人口進駐?金門是否有健全現代化的醫療體系,以服務居民健康?更重要的是,在規劃這些基礎建設時,眼光應放眼於世界之格局,至少要放眼於廈門;一水之隔的廈門經濟區,連接她,運用她,建構金廈一體的生活圈!」其後他於九十一年間參選民代時,更正式列為政見!
青山綠水又一春,吟罷蒼生能幾回!回首金門自解嚴以來,多少有志之士,愛鄉能人,莫不對金門之前景,或長才碩望,獻議廟堂;或無任辛榮,正言讜論;或不分內外,縱橫開務。從所謂金門特區到金廈特區等議題,皆是在此時代背景下的鴻議,只是經春歷冬,人間早已物換星移,本該早已定位之議題,本應早已完成之工程,何以又回到昔日之情景,豈僅有令人似曾相識之憾!「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遠,…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我們以為,以金門先天之條件,其泉源之根本,當如倪文所言在於現代化的基礎建設;一種全球格局的基礎建設!如此,才能奢言各種議題,又何止於「金廈特區」而已,這才是我們省思金門之課題;這才是我們重振金門之至道!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