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免稅購物島繁榮金門經濟﹗
九十八年一月四日,有位金門旅台鄉親以「金門免稅島,這回玩真的」為題,投書媒體稱經建會打算比照香港,將金門規畫為「免稅島」,藉以吸引精品店赴金開店,繁榮金門經濟,只盼經建會這次是玩真的,「別吃金門豆腐」。
近期,金門縣議會甫通過「金門縣離島免稅購物商店設置同意自治條例」,未來,金門地區免稅店將由目前的港口,擴及到機場、市區;依公司法登記設立實收資本額在新台幣五千萬元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得檢具相關文件,向縣府申請發給設置同意,市區免稅店並應於機場或港口管制區內設置提貨處。
對金門而言,離島免稅是產業的新型態,更是產業上的政策利多;至於這項利多能否福利縣民,則有諸多討論的空間。依據現行規範,免稅店能否開得成,除了取決於商業資本外,更重要的是核心經營能力,也就是俗稱的「know-how」。沒有「know-how」的加持,免稅店之於金門,極有可能變成「看得到,吃不到」的大餅。
我國目前免稅業務主要集中於機場、港口開設的免稅店,且以出境免稅店為主,市區免稅店數量極少,要拿到相關許可文件才能經營。以台北市為例,其市區免稅店便由同時經營機場、港口免稅店的昇恆昌在營運;市區免稅店不但裝修豪華、設備完善,出售的商品更皆為高檔精品,面對的主要客群是出境人士,但目前國內市區免稅店也受到相關政策約束,例如:客人不能直接在店內提貨,需要出境時在關口提貨;這樣一來,顧客會覺得在機場、港口等免稅店購物更為方便,市區免稅店便很容易被取代。為了吸引一般性的消費,市區免稅店內同樣會提供應稅的精品,主要以珠寶飾品、地方特產、民間藝品為主,但因為這部分並非屬財政部關稅局核准設立的免稅經營範疇,所以一般只能稱為「藝品店」或「遊客店」。
依照前述的情況看來,要設置一家市區免稅店,並不容易。首先,免稅的誘因主要在可觀的價差,而要產生可觀的價差,販賣的商品勢必為國內課徵高額進口關稅的品項,諸如:菸、酒,以及名牌化妝品、皮件、珠寶等,而要引進這些國際級精品,勢必具備較高的資格、條件,以及營運經驗,對金門當地以「小型批發零售業」為主的業者而言,便成了難以跨越的風險及門檻。再者,想經營數量有限的港口、機場免稅店,免不了高額的權利金、租金,以及銷售規費,非有雄厚資金依託者,亦難如願。最後,縣府針對離島免稅店僅能依法發給設置同意文件,其最終的准駁權仍在財政部關稅局手裡。依此重重門檻及申設條件,地區業者想要真的設置一家離島免稅店,可謂千難萬難,較為可行的作法,是加盟現行免稅店業者,或與其策略聯盟,挾帶區域性的應稅特產品,尋求可能商機的拓展。
依上分析,離島免稅店最可能導致「大者恆大」的結果,對金門言,很難雨露均霑,遑論為地區產業帶來什麼革命性的進展。深究政策的利弊,難免產生「虛應故事」的聯想,「吃金門豆腐」竟然一語成讖?欲實現「金馬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方案」打造精緻購物免稅島的願景,恐怕中央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