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漫漫民主路春秋十七載──金馬解嚴十七周年前夕的回溯與瞭望

發布日期:
點閱率:626
字型大小:

再過兩天,二○○九年十一月七日,金馬解嚴十七周年了!
一個象徵金門跳脫戒嚴、軍管、戰地政務體質,回歸憲政、實施地方自治,邁向民主開放的重要年代,如今已然走過了十七載春秋。回首這一段漫漫的民主歷程,金門人,該有如何的過去省思與未來對待;而體制解嚴的金門,社會、人心真的完全鬆綁、解嚴了?
首先,讓我們回到十七年前金馬解嚴日的歷史現場與觀點。
金馬解嚴前一天,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六日出刊的第二十七期《金門報導》社區報,提供了我們觀看金馬解嚴前後社會脈動的歷史窗口。當期的《金門報導》,以〈戰地政務實驗了三十六年之後,1107金馬光復節,軍方將政權和平轉交〉為題作專題報導,撰稿的作者,也是長期投注金馬民主運動的劉家國(現任馬祖資訊網站長)指出,「從金馬歷史宏觀的角度來看,國共隔海對峙四十多年以後,金馬地區從『接戰地區』、『戰地櫥窗』,轉變成今日的『遣返中介站』,這期間,金馬地區毋寧成為中華民國民主體制的邊陲地帶。在『屏障台澎』和『確保金馬』的軍事考量之下,金馬民眾也因此注定淪為民主社會的邊緣人」;回溯戒嚴歷史外,《金門報導》也發抒「金門評論」,提醒解嚴後的金馬人「對於一個幾近與世隔絕長達四十年之久的封閉體系,人民在資訊不足的威權統治下,其已僵化的思想觀念,是否足以適應一個煥然一新卻又顯得陌生的開放體?甚至,人民在少數毫無民主理念之投機政客的誤導下,是否會使得金馬陷入一個泛政治化之亂局的泥淖中?的確令人憂心!」
在燃放千尺鞭炮慶祝解嚴的激越聲響下,一份小刊物紀錄了一個大時代。
再次檢閱解嚴日迴盪金馬民間,在自由空氣渴求民主生機乍現的聲音,卻也有著滿佈荊棘裡的步履蹣跚難以落定民主之憂,也同樣在金馬解嚴日,時任陸委會文教處長的龔鵬程,赴金門發表「兩岸互動中的金門」演講,他首先看待歷史,「金門也為了兩岸的特殊結構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很多的犧牲和擔負,在這樣的一個小島上承擔了很多的歷史責任」,再看夾處兩岸間隱晦未明的處境,「台灣與大陸兩邊結構性關係正在摸索準備正常化的過程,金門因為它的特殊地理地位而處在曖昧特殊結構下,還有一段時間可以來準備,等到一旦正常化那時候再來要怎麼樣,已經沒有希望了」。
二○○九,金馬解嚴十七年的今天,再次回望、聆聽當年留存的影像、聲音,金門人、關切金門前途友人發出的諄諄之言,對比今昔,有社會體質脫胎換骨轉型為福利縣的欣喜,但亦有民主緩慢學步、兩岸定位混沌不明、建設發展裹足不前的憂思。
觀察十七年來的金門社會變動,已歷四次縣長、五次立委及多次議員、鄉鎮長等基層選舉,一次又一次的大大小小選戰,政黨與宗親黑白對決、鈔票與選票捉對廝殺,每歷一次選舉,就撕裂一次宗族、鄉親情感,也淪為台灣媒體「砲聲遠、銀彈近」的諷喻;每歷一次選舉,一座金烈、金廈大橋就變作「政治大橋」、「選舉浮橋」。甚且,歷經了十七年的民主政治洗禮,我們的議會,還看不見以政黨為監督基礎的「反對勢力」形成,民間也未見具火候、超然的媒體、輿論力量出現。
十七年來,「快樂城市」、「幸福島嶼」的好消息也是有的,金酒市場屢造佳績豐盈縣庫與縣民福利,開放小三通及中轉刺激了島嶼多元生態,金門有了自己的大學學府,歷史建築修復保存成果可觀……。
十七年了。十一月七日,曾經被視為脫離「軍管殖民」的「光復金馬」解嚴紀念日,這個日子勢將永遠活在金馬人民心中;誌念這一天,我們期待的,不只是政治、軍事的解嚴,更是社會、人心的解嚴,讓金門真正走出土地限制、心靈禁錮的昇平之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