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林翠草茵的金門
「把黑與白舞成一幅潑墨,哀與怒在幽篁裡尋解脫;把光與影佈置成妳與我,情由我定奪,下筆濃淡在我!」日前,位於林務所東側的「金門竹類標本園」隆重開園,據報導,此園區蒐集東亞地區特殊或高經濟價值竹種,計有一百六十餘種,面積約三公頃,竹種最多、規模最大,堪稱為目前國內竹類標本園區之最,更為金門帶來另座戶外生態遊憩景點,與之前林務所推廣種植草皮之盛舉相互輝映,允為金門盛事。
生態島本就是金門最具潛力與最具前瞻性之工程;金門昔日在軍方基於戰備、地力等關係,全力植林,不但促使金門成為海上公園,更成為有名之生態島,只可惜自解嚴以來,由於一些無知鄉親或受功利主義影響,或受水泥叢林等末流影響,以致無知地大肆砍伐林木、剷除草皮,進而自以為先進、自以為現代化地以水泥等人工建物取代之;更別提胡亂建造一些毫無美學意象之建築物,誠令一些先進人士觀而退卻,更無法理解何以有此種無知之舉動。幸而在此關鍵時刻,仍有不少有識之士,大力阻止此種不當事件發生,更進而以各種方式力倡生態教育與行動,如林務所即是。
為了鼓動全島、全面、全民植林,林務所除加強擴大苗木培育和造林外,並結合鄉鎮及學校機關團體,由點而線而面推動系列造林及美化工作,今年九月起更再次下鄉推廣,邀請社區里民,希望藉由鄉親一人一手、一生一樹、愛護地球、美化金門成為綠海家園。而其目標即是:增加培育各類苗木數量,無償提供各級單位及鄉親索取;配合各鄉鎮公所等單位,延續辦理植樹造林活動;營造各社區綠帶空間景觀特色,發展觀光產業資源;加速排雷後區域森林再造,提高國土綠覆率,營造無雷生態島;推廣生態保育觀念,落實環境保護下鄉理念;加強既有森林資源保護,發展林業永續經營等方向邁進,假以時日,相信必有所成。
我們以為,從世界各先進國家之例子,生態島能否成功,關鍵在於家庭個人是否有此種觀念;也就是能將家庭週遭及個人庭院之林木、草皮視為家庭必須支出之單位;甚而比家具之價值更重視之。也因此,在一些先進國家,有不少人是以養護林木草皮為業,以此為維生之工作;因為所有的家庭都會有此消費。從草皮種子的選購消費,到草皮的修剪;從林木的修剪,到林木的培植,等等在咱們認為荒蕪、落後之景象,在西方先進國家卻因個人、社會之重視與維護,一變而成樹蒼草茵,令人心怡神清的社區景觀與生活環境。因此,如何讓鄉親有此突破性之觀念,才是金門生態能否屹立之所在。
因此,為了落實此種先進且突破性之觀念,毋寧以流通學上有重大發展的「宅配」入手;即相關單位如林務所等,應主動以服務乃至以爭取業績之心態,主動、義務協助有意之鄉親就其家園景觀之設計、林木、草皮,乃至本文所提到之竹林等之培植、養護,甚至鼓勵等措施,共同建構一個竹林、蒼樹、草茵的金門,其功至偉正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