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賄選者落選吧﹗
距離選舉日剩不了幾天,各家候選人紛紛使出混身解數,既為搏版面,更為衝選情。除去必備的「賄聲賄影外」,此回更加了疑似暴力、負面耳語等戲碼,這樣的選舉帶給選民何種民主教育,又積累了多少民主素養卻不無疑問。
老一輩在看鄉土連續劇時,通常是一邊看、一邊罵;罵完了,明天一樣是同一時間準時收看。就像歷次的選舉一般,人人都知道選風惡質,想要候選人實現政見,很難,但仍是煞有介事的跟著搖旗吶喊;這是人的本性,更是選風難以更替的重要肇因。選民的感觀需要強有力的刺激,所以候選人的競選花招必然愈來愈出格,這是民主的常態,亦或選民素養不足的必然?
事實上,選舉的基本原則,便是「選賢與能」。但選賢與能有個最大的障礙,便是選民容易缺乏對候選人真正而深入的認知及了解;那位候選人兼備了賢能標準,嘴巴說說不準,名人推薦也不靠譜,到底還得從候選人的經歷上去檢驗。但在金門,這些民主原則適用的機會卻極為有限;有些候選人平素不用服務選民,選時不用成立服務處,不用發文宣,甚至連臉都不用露,照樣高票當選。這樣的選舉經驗與民主的真諦悖逆,卻明明白白的契合實務│選舉無師父,用錢買就有。在這樣的氛圍下,焉敢指望優秀的代議士?有些人則看得開,因為這叫「歡喜做,甘願受」,種什麼因,結什麼果,如若金門因此發展滯後,那叫自作自受。真只能如此嗎?
我們以為,要根本改變金門的選風,一味的反賄選,實乃治標不治本;對賄選市場而言,有需求,才有供給。要選民抗拒鈔票誘惑是不實際的,較有效的制裁方式,應是降低候選人的投資報酬率;意即,讓買票的候選人落選,只要就操作成功的經驗,日後就算拜託候選人買票都不會有人幹,畢竟選舉是數百萬元,乃至上千萬元的大投資,用錢打水漂,誰會當那個傻蛋?
這樣的籲請,實務操作起來並不簡單,甚至會讓賣票或中間樁腳遭受不小的心理及生理壓力;李縣長之前力主的分開投票、集中開票,確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既遭中選會打回票,緩不濟急之下,我們建議賣票者可嘗試「自主性配票」,降低買票成功率,同心協力的讓賄選者「高票落選」;如此,既可讓賢能者出頭天,更可為金門的民主做出積極有力的貢獻。
平情而論,讓賄選者「高票落選」的作法仍只是一時的權宜之策,在金門的民主進程裡,應該以更開放的思維及態度,培養合格的政治接班人;接班人的構想不在明星或權貴政治的延伸,而恰是民主素養的根本養成。我們不能指望選民大規模的改變對民主政治的態度,卻可以極力要求候選人必須達到最基本的民主素養及參政門檻;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除了寄盼更嚴格的法令規定外,更需要強而有力的監督團體與公開透明的公民平台;在網路世代裡,這些目標都不難達成,問題是,誰來幹?反思一下,這不正是合格政治接班人應有的素養與歷練嗎?
總之,民主是一種態度,我們冀望金門的民主朝向理想的道路走,便要提昇選舉素質與結果;讓賄選者落選,只是個起頭,也唯有在這樣的氛圍下,金門的民主才可能日漸成熟!